[发明专利]波导管及其结构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8223.7 | 申请日: | 2008-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0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165 | 分类号: | H01P1/165;H01P3/12;H01P5/08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导管 及其 结构调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波导管(waveguide),且更明确地说,涉及一种调整波导 管的几何结构以增进其收发信号质量的技术。
背景技术
卫星通讯系统一般利用波导管连接天线和信号处理电路,其功能是用以 传递卫星信号,并作适当的信号处理以利后续的运算。圆极化波导管由一分 波器(splitter)和一极化器(polarizer)组成。该分波器用以将欲传送的等相位卫 星通讯分成垂直和水平的信号。该极化器用以将该垂直和水平信号分成相位 差九十度的信号。
公知的应用于Ka频段的双频带皱折状结构(Corrugated Structure)的圆极 化波导管,其发射信号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常会于其发射频段出现 尖峰(spike),因而降低其发射信号质量。此外,该分波式波导管在接收信号 时也会因其反射信号过大而降低该接收信号的质量。因此,如何调整该波导 管的几何结构以增进其收发信号的质量,为将波导管应用于卫星通讯时的重 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进收发质量的波导管。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波导管,包含一连接口、一主腔体和一缓冲部。该 缓冲部连接该连接口和该主腔体。该连接口和该缓冲部的接面边长小于该缓 冲部和该主腔体的接面边长;该主腔体为一双频带皱折状结构的极化器。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波导管,包含一连接口;一主腔体;以及
一缓冲部,连接该连接口和该主腔体;
其中该连接口和该缓冲部连接的接面的边长小于该缓冲部和该主腔体 连接的接面的边长;
其中,所述连接口和该缓冲部连接的接面为正方形,所述缓冲部和该主 腔体连接的接面为正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改善该接收频段内的反射信 号损失,并能够提供接收信号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A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波导管的局部俯视图;
图1B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波导管的正视图;
图1C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波导管的侧视图;
图2A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发射频率(GHz)-振幅(dB)的响 应图;
图2B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另一发射频率(GHz)-振幅(dB)的 响应图;
图2C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再一发射频率(GHz)-振幅(dB)的 响应图;
图3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接收频率(GHz)-振幅(dB)的响应 图;及
图4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调整波导管几何结构以增进其收发信号 质量的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波导管
11 连接口
12 主腔体
13 缓冲部
S1~S2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波导管的局部俯视图。图1B为该波导 管10的正视图。图1C为该波导管10的侧视图。该波导管10包含一连接口 11、一主腔体12和一缓冲部13。该连接口11为一分波器,其连接至一信号 处理单元,用以将欲传送的等相位卫星通讯分成垂直和水平的信号。该主腔 体12为一双频带皱折状结构的极化器,用以将该垂直和水平信号分成相位 差九十度的信号,并传送至一天线。该缓冲部13用以连接该连接口11和该 主腔体12。如图1所示,该连接口11开口端的接面边长为W1,该连接口 11和该缓冲部13连接的接面的边长为W2,该缓冲部13和该主腔体12连接 的接面边长为W3,而该缓冲部13的长度为L。
该波导管10包含一高频发射频段和一低频接收频段。为解决该波导管 10于发射频段频率响应内的尖峰问题,本实施例将W2缩短,以使该频段频 率响应内的尖峰远离该发射频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82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