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送机、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以及通信许可信号发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9899.8 | 申请日: | 2008-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7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藤井启正;萩原淳一郎;吉野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送机 移动 通信 系统 基站 以及 许可 信号 发送 装置 | ||
1.一种发送机,其用于利用第二频带的非优先通信系统中,该第二频带与在优先通信系统中利用的第一频带相邻,其特征在于,
具备信号发送部,该信号发送部在接收到来自所述优先通信系统的通信许可信号时、或者检测到在所述非优先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接收机中接收到所述通信许可信号时,可以利用所述第二频带内的频道对所述接收机发送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发送部在接收到所述通信许可信号并且检测到在所述接收机中接收到所述通信许可信号时,可以发送所述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发送部,仅在所述发送机或者所述接收机中接收到所述通信许可信号的期间可以发送所述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发送部,在所述发送机或者所述接收机中接收到所述通信许可信号时,仅在一定期间可以发送所述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许可信号指定所述第二频带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信号发送部可以使用所指定的所述第二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中的频道发送所述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许可信号指定通信区域;
所述信号发送部可以对所指定的所述通信区域内的接收机发送所述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许可信号指定所述一定期间;
所述信号发送部仅在所指定的所述一定期间可以发送所述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许可信号指定容许发送功率;
所述信号发送部可以以所指定的所述容许发送功率发送所述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发送部,在接收到来自所述接收机的特别的控制信号时,判断为在所述接收机中接收到所述通信许可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发送部,通过中继器在所述发送机或者所述接收机中接收到所述通信许可信号时,缩短所述一定期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机为基站;
所述接收机为移动台。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机为移动台;
所述接收机为基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发送部,在无法接收到从所述基站时常发送的控制信号时,中止所述信号的发送。
14.一种移动通信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具备:第一频带、第二频带和第三频带相互邻接,利用该第一频带进行第一优先通信的第一优先通信系统;利用该第二频带进行优先级比该第一优先通信低的第二通信的第二优先通信系统;以及利用该第三频带的非优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优先通信系统中的第一通信许可信号发送装置,根据该第一优先通信系统中的第一基站的位置信息以及该第一优先通信系统中的第一移动台的通信状况,对所述第二优先通信系统发送第一通信许可信号,该第一通信许可信号许可利用了所述第二频带内的频道的通信;
所述第二优先通信系统中的第二基站,在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优先通信系统的所述第一通信许可信号时、或者检测到在所述第二优先通信系统中的第二移动台中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许可信号时,可以利用所述第二频带内的频道对该第二移动台发送信号;
所述第二优先通信系统中的第二通信许可信号发送装置,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许可信号、该第二基站的位置信息以及该第二移动台的通信状况,对所述非优先通信系统发送第二通信许可信号,该第二通信许可信号许可利用了所述第三频带内的频道的通信;
所述非优先通信系统中的第三基站,在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优先通信系统的所述第二通信许可信号时、或者检测到在所述非优先通信系统中的第三移动台中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许可信号时,可以利用所述第三频带内的频道对该第三移动台发送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NTT都科摩,未经株式会社NTT都科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989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目标三维探测的激光雷达装置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结构与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