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油井无泄油器管柱泄油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0032.4 | 申请日: | 200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5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陶煜征;于广鹏;董晓斌;徐小国;刘雪峰;李华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河石油勘探局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F04B47/02 |
代理公司: | 盘锦辽河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吴士华 |
地址: | 124010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无泄油器 管柱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油井修井作业的防喷起抽油泵管柱作业的工艺技术。
背景技术:
在抽油井修井和井下作业过程中,为了防止井喷和环境污染,通常在抽油管柱上装有泄油器,用来在起出抽油泵和管柱时将管柱内的原油泄出,但是,在抽油井井下作业施工中,如果遇到抽油管柱上无泄油器,则无法将其中的原油泄出。在此种情况下强行起管柱时,由于管柱内的原油随压力降低而析出天然气,必然会产生井喷,造成污染并对油井、设备、人员安全构成威胁。井喷随着管柱的提放而发生,管柱动则井喷,管柱不动则不喷。目前,现场对这一问题尚无理想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抽油井井下作业时起出管柱前将管内原油有控制地泄出排走,从而有效防止井喷和污染的抽油井无泄油器管柱泄油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此种泄油技术是通过在抽油井井口和抽油管柱内建立新的循环通道,在井口采用泵车向该通道循环清水,将井内原油替入地面采油流程,从而达到排泄抽油管柱内原油进而完成后续井下作业的目的。该技术的实施步骤和技术要点如下:
1、根据井内管柱的尺寸,选配大小合适的空心杆或小直径油管下入抽油泵管柱内;
2、根据井口装置的结构设计出连接井内空心杆或小直径油管的匹配接头;
3、设计出与采油树相连接的小油管头,小油管头和采油树用卡箍头连接;
4、在油管头的上端匹配上油管旋塞;
5、油管头与采油树连接后构成新的循环通道,通道的两端分别采用旋塞和采油树阀门控制;
6、将循环通道的一端与泵车相连,另一端与采油流程或高架罐相连;
7、用泵车循环清水,将井内原油替入采油流程或高架罐,达到排泄管柱内原油的目的。
无泄油器管柱泄油技术采用的核心部件是管柱泄油井口装置,该装置和小直径油管或小直径空心杆组成完整的循环通道,管柱内的原油从该通道泄出。
管柱泄油井口装置由提升短接、旋塞、卡箍头和小油管头转换接头组成。小油管头转换接头与井内小直径油管或小直径空心杆相连接,卡箍头与井口采油树相连接,旋塞用来控制循环进口,提升短接用来与提升设备相连进行提放管柱。
施工时,将小直径油管或小直径空心杆下入欲泄油的管柱内,小油管头转换接头与井内小直径油管或小直径空心杆相连接,使卡箍头座在井口采油树上卡紧;将提升短接与泵车相连接,采油树小四通接出口;泵车循环清水将管柱内原油泄出。
本发明提供的抽油井无泄油器管柱泄油技术,构思新颖,易于实施,利用该技术可以一次将油管柱内的原油泄出,避免井喷或作业污染,有利于安全施工和油井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实施时采用的管柱泄油井口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采用的管柱泄油井口装置由提升短接1、旋塞2、卡箍头3和小油管头转换接头4组成。各部件由上至下依次通过螺纹连接,即提升短接1下端与旋塞2相连,旋塞2下端与卡箍头3相连,卡箍头3下端与小直径油管转换接头4相连。其中,小油管头转换接头4上端分别与小直径油管或空心杆和卡箍头3相连接的双层螺纹。旋塞2为内置球阀的管状体。施工时,将小油管头转换接头4与井内小直径油管或空心杆相连接,将卡箍头3座在井口采油树上卡紧,将提升短接1与泵车相连接,即可由泵车循环清水将管柱内原油泄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河石油勘探局,未经辽河石油勘探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00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非螺纹连接装置的空气弹簧总成
- 下一篇:倾倒冷却的气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