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相结构抗粘扣高频电阻焊石油套管用带钢及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0760.5 | 申请日: | 200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5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魏伟;单以银;杨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B21B37/74;C21D9/5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抗粘扣 高频 电阻 石油 管用 带钢 生产工艺 | ||
1、一种复相结构抗粘扣高频电阻焊石油套管用带钢,其特征在于:钢材具有针状铁素体和马氏体的复相组织结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相结构抗粘扣高频电阻焊石油套管用带钢,其特征在于:针状铁素体组织为基体,马氏体组织呈点状分布在基体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相结构抗粘扣高频电阻焊石油套管用带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状铁素体的体积分数占70-95%,所述马氏体的体积分数占5-30%。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相结构抗粘扣高频电阻焊石油套管用带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传统TMCP工艺中的匀速控冷阶段调整为分阶段控制冷却。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相结构抗粘扣高频电阻焊石油套管用带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阶段控制冷却,通过控制第一阶段冷却的开冷温度和终冷温度,使组织中获得具有良好综合强韧性能的针状铁素体组织,并调整针状铁素体组织的体积分数;通过控制第二冷却阶段的开冷温度以及冷却速度,使组织中其余的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组织;在转变过程中,针状铁素体组织为领先相,将原奥氏体晶粒分割成不同的区域,随后通过控制工艺将原奥氏体未转变部分转变为马氏体组织。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相结构抗粘扣高频电阻焊石油套管用带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冷却的开冷温度范围为相变温度Ar3之上,终冷温度范围为500℃~700℃,冷却速度为10~20℃/s,冷却方式为连续冷却。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相结构抗粘扣高频电阻焊石油套管用带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阶段的开冷温度范围为500℃~700℃,冷却速度大于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冷却方式为直接淬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076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绝缘母线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双面开门的熔断器模块化低压电缆分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