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稳定车载蓄电池充放电效率的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0923.X | 申请日: | 2008-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2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朴有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朴有植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安宝贵 |
地址: | 116031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定 车载 蓄电池 放电 效率 控制 装置 | ||
1.一种稳定车载蓄电池充放电效率的控制装置,包括蓄电池(10),其特征在于:蓄电池的正端分别接入脉冲输出电路(20)、电压调整电路(30)、电压检测电路(40)、电压放大及稳定电路(50)、脉冲控制电路(60)、温度检测电路(70)和脉冲整形电路(80),所述各电路通过接地端子与蓄电池的GND电源保持电连接;蓄电池(10)向电压调整电路(30)和电压检测电路(40)提供12V直流电压,其中的电压调整电路(30)通过调压器向脉冲控制电路(60)、温度检测电路(70)和脉冲整形电路(80)提供5VDC工作电压;所述的电压检测电路(40)则将检测的蓄电池端电压直接送入电压放大及稳定电路(50),所述的脉冲控制电路(60)在接受电压放大及稳定电路的放大信号以及采集于温度检测电路(70)的输出信号以后,由其中的CPU处理并输出直交逆变信号给脉冲整形电路(80),其整形后的变频信号被传输给驱动开关电路(21),所述驱动开关电路(21)则按照脉冲控制电路(60)中计时单元设定的时间和间隔将30~40KHz的脉冲输出到蓄电池的极板上,用于周期地改变极板的极性,去除极板的极化现象,从而稳定和提高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车载蓄电池充放电效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调整电路(30)包括调整器REG1、二极管D1和D4、电阻R8、电容C2、C3、C4和C5,通过调整器REG1,将蓄电池的端电压转换为所述各电路的工作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车载蓄电池充放电效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放大及稳定电路(50)包括运放U1(51)和稳压管D2,将电压检测电路(40)输出的电压进一步稳定和放大,并传送给脉冲控制电路(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稳定车载蓄电池充放电效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冲控制电路(60)包括CPU中央处理模块U2和计时单元(65),所述CPU片中含有逆变单元,可将所述放大信号经过直交变换转换为单频脉冲信号,并送入脉冲整形电路(80)中;而所述计时单元(65)则由时钟电路和晶振Y1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稳定车载蓄电池充放电效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检测电路(70)包括比较器模块电路U4和热敏电阻TH1,通过感知轮机舱的温度并将其模拟信号传送给CPU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稳定车载蓄电池充放电效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显示单元由电阻R3~R7和指示灯LD1~LD5组成,串接在脉冲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其接地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稳定车载蓄电池充放电效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冲整形电路(80)包括运放U3、电阻R11和电容C6,运放U3的输入端接脉冲控制电路(60)的输出端,其输出端与脉冲驱动开关(21)的输入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稳定车载蓄电池充放电效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冲驱动开关(21)包括三极管Q2和Q3以及电阻R9和R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稳定车载蓄电池充放电效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冲输出电路(20)包括场效应管Q1、电阻R9和电感L1,其中Q1的栅极通过电阻R9连接驱动开关,其栅-源极间接有电感L1和电阻R9,将30~40KHz的变频电压信号施加到蓄电池的极板上。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车载蓄电池充放电效率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CPU芯片上嵌入控制程序的步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述步骤:
(1)开始检测电池电压;
(2)是否大于12.3V;
(3)大于12.3V时,LD3灯亮;
(4)小于12.3V时,实际检测值是否大于11.5V;
(5)大于11.5V时,LD2灯亮;
(6)小于11.5V和/或大于12.7V时,进入变频振荡;
(7)LD1灯灭;
(8)大于12.7V时,实际检测值是否大于13.5V;
(9)小于13.5V时,实际检测值是否大于12.9V;
(10)大于12.9V,LD4灯亮和/或大于13.5V时,LD5灯亮;
(11)小于12.9V时,重新检测是否大于12.7V;
(12)发动机启动了吗;
(13)未启动则启动计时器;
(14)检查机舱温度;
(15)过热否;
(16)未过热,提高脉冲频率;
(17)过热了,降低脉冲频率;
(18)提升频率和/或降低频率后进入变频振荡;
(19)LD1灯亮;
(20)激活电池极板过程;
(21)启动计时器后,检测发动机停止时间;
(22)是否进入变频振荡开始时间;
(23)未进入变频振荡,重新检测发动机启动时间;
(24)进入变频振荡后检查过热否;
(25)未过热,提升脉冲水平;
(26)已过热,降低脉冲水平;
(27)提升脉冲水平和/或降低脉冲水平后进入变频振荡;
(28)LD1灯亮;
(29)激活电池极板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朴有植,未经朴有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092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