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洗衣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1027.5 | 申请日: | 2008-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5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关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广生 |
主分类号: | D06F27/00 | 分类号: | D06F27/00;D06F15/02;D06F17/04;D06F39/12;F16H37/00 |
代理公司: | 本溪新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军 |
地址: | 117000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洗衣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洗衣机通常包括一个封闭的箱体和设置在该箱体内的用于盛装水和被洗物件的圆筒,以及用于驱动圆筒或安装圆筒底部波轮转动的电动装置。其中,圆筒转动的洗衣机一般被称之为滚筒式洗衣机,而将波轮转动的洗衣机称之为波轮式洗衣机。对于滚筒式洗衣机而言,其是利用滚筒转动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使被洗物件帖在滚筒内壁固定不动,在滚筒继续转动时依靠水的流速冲刷物件表面,且滚筒通常采用往复转动的方式让物件能有更大的表面得到水流的冲刷;而波轮式洗衣机是依靠波轮带动物件转动,以让物件与水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同时也让波轮往复转动,使物件尽量展开能得到水流冲刷。由此可见,滚筒式洗衣机和波轮式洗衣机均是依靠机械运动使被洗物件与水之间产生不同速运动的方式清洗物件,而这种方式首先反应出来的问题是物件不能充分展开,且重叠部分在开始清洗到结束仍然保持原有的状态,致使重叠部分不能得到有效地清洗;其次是水流只能在物件的表面进行冲刷,水流不能将所携带的洗涤剂穿透衣物,所以,上述结构的洗衣机无法快速溶解和清除侵蚀在衣物布料里面很深的污物,个别的地方如衣物的领口与袖口之处还需要人工二次揉搓;另一个问题是没有类似于人工揉搓和挤压的功能,用其清洗的物件清洁度不高。从洗衣机的结构上来看,由于滚筒或波轮转动需要带动被洗物件及水一起转动,为此,电机要输出较大的功率才能完成洗涤任务,所以,上述结构的洗衣机浪费较大的电能;同时,因水对物件表面冲洗的过程中,水必须要覆盖物件,所以,上述结构的洗衣机浪费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变容和射流这两种方式解决清洗不干净和浪费能源等问题的洗衣机。
本发明所提出的洗衣机包括框架和设置在该框架内的用于容纳溶液和被洗物件的变容式洗涤组件,在变容式洗涤组件内安装有由板件和设置在板件上的许多通孔构成的隔栅,以及为所述变容式洗涤组件提供变容动力的驱动装置。
所述变容式洗涤组件是由波纹式容器和将该波纹式容器安装在框架上的悬挂部件构成,或者是由固定容器和安装在该固定容器下部的波纹式容器,以及用于将固定容器安装在框架上的悬挂部件构成。
所述波纹式容器是由金属或橡胶或塑料制成或者由金属和涂覆在其表面的橡胶层构成。所述固定容器的下方设置有隔栅,且该隔栅上设置有许多通孔。所述隔栅的上周边与固定容器的下周边形状相同,且隔栅自上向下逐渐缩小,且在隔栅上设置有许多通孔。
所述隔栅的上周边与固定容器的下周边形状相同,且隔栅自上向下逐渐缩小,且在隔栅上设置有许多通孔,每一个通孔均具有向隔栅的内表面且朝同一方向倾斜的突起。所述固定容器是由圆柱形壳体或棱柱形壳体构成;所述波纹式容器是与固定容器形状相同或相近似的波纹式圆台形体或棱台形体构成。所述固定容器与波纹式容器之间设置有连通管,在该连通管上设置有逆止阀。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上的带有外螺纹的螺杆和与螺杆相啮合的由转动轴限定的其上安装有偏心轴的齿盘,以及一端安装在该偏心轴上,另一端与隔栅底部相连接的传动件。
本发明所提出的洗衣机采用的波纹式容器可实现变容,隔栅上的通孔依赖变容时的作用力可以实现射流,特别是通孔采用向同一方向倾斜的结构,在射流时能迫使被洗物件在水中向上运动的同时旋转,这种洗涤方式类似于人工挤压和揉搓,且能充分地将洗涤剂通过水穿透物件,它可以完全溶解去除衣物上的污物,所以,使用该洗衣机可将物件的任何部位清洗干净;同时波纹式容器可由橡胶类材料或金属或塑性材料制成,而隔栅可由板件制成,且驱动装置只是由相互啮合的部件构成,所以,该种洗衣机的制作成本相当低;另外,由于采用变容式清洗物件的方式,其用水较少,据统计,节能节水在3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洗衣机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该图给出本发明所提出的洗衣机一个实施例的外观整体结构。该洗衣机包括框架1、变容式洗涤组件2、隔栅3和驱动装置4。本实施例中的框架1采用一个矩形框,变容式洗涤组件2采用上部是上下底开放的圆柱形的固定容器21,下部是波纹式容器22的圆台形的结构,而隔栅3采用的也是圆台形体,其上周边与固定容器21的下周边形状相同,隔栅3自上向下逐渐缩小,且在隔栅3上设置有许多通孔31,隔栅3的下底部是缩小的圆环形。固定容器21的上部通过设置在框架1上的由板件构成的悬挂部件11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广生,未经关广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10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SB输入装置及其扩展带宽的方法
- 下一篇:工艺品结构及其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