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芯低偏析大型空心钢锭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1410.0 | 申请日: | 200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9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殿中;康秀红;夏立军;傅排先;李依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2D7/04 | 分类号: | B22D7/04;B22C9/10;B22D27/04;B22D35/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偏析 大型 空心 钢锭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250吨级以下所有级别大型空心钢锭的铸造过程,具体地说是一种复合芯低偏析大型空心钢锭的制造方法。它适用于所有采用复合芯浇注大型空心钢锭的制备过程,包括各种形状、规格、材料的空心钢锭的铸造。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能源、石油化工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客观上要求相关企业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改造和主体设备更新。尤其是大型筒形件的需求量增加,如大型加氢反应器、核电主管道、水轮机大轴等。过去,由于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空心钢锭制造技术和筒形件锻造技术,所以大型加氢反应器等设备主要依赖进口。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万吨水压机的数量和锻造能力的增加,使锻造大型筒类铸件成为可能。
大型筒类件锻造所采用的钢锭有两种,一种是实心钢锭,一种是空心钢锭。利用实心钢锭进行筒类件的锻造,首先要进行大型钢锭的镦粗,钢锭镦粗到一定高度后,才可以进行冲孔。冲孔需要在专用模具上进行,利用钢棒将钢锭中心金属冲出,形成中心圆孔。这个过程需要2~3个火次。再将钢锭放在马杠上进行拔长,形成筒形件。而利用空心钢锭进行筒形件锻造,只需要进行加热拔长,所以与用实心钢锭锻造筒形件相比,可以节省2~3个火次,可以减少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材料烧损。利用实心钢锭锻造筒形铸件,钢锭的利用率一般不到65%,而利用空心钢锭进行筒形件的锻造,钢锭的利用率可以达到80%以上。
宏观偏析是大型钢锭制造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空心钢锭在铸造过程中,由于芯子和钢锭模同时对金属液进行冷却,所以钢锭最后凝固的位置在空心钢锭壁厚中心位置,或接近中心位置上。空心钢锭的偏析带在锻造过程中,很难在锻件的内表面露出来,所以利用空心钢锭锻造的锻件,焊接性能和使用性能都好于实心钢锭锻造的筒形锻件。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有些大型制造公司,在进行大型筒形件设计时,明确要求筒形锻件必须用空心钢锭锻造。
世界上空心钢锭开发比较早的国家主要有法国和日本,法国的克鲁索公司已经成功浇注了250t空心钢锭,日本的川崎公司成功浇注了300t空心钢锭。而我国的空心钢锭开发较晚,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尤其是在钢锭偏析带位置控制方面的研究较少。由于大型空心件需求量巨大,而大型空心钢锭的生产能力有限,所以开发大型空心钢锭制造技术,进行大型空心钢锭生产,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大型空心钢锭浇注钢水量大,设备要求严格,工装准备困难,质量影响因素多,偏析位置不易控制;另外,钢水在大气下浇注,容易产生二次氧化,内在质量难于控制,锻件探伤容易出现超标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芯低偏析大型空心钢锭的制造方法,解决大型空心钢锭制造过程中的偏析问题,以及钢水在大气下浇注容易产生二次氧化、内在质量难于控制、锻件探伤容易出现超标缺陷等问题。本发明利用平稳充型浇注系统设计技术、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空心钢锭开发,尤其采用大温差冷却技术开发了大型空心钢锭,收到了较好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主要是指在250吨以下级大型空心钢锭制备过程中,提供一种复合芯低偏析大型空心钢锭的制造方法,它包括平稳充型浇注系统设计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等,主要采用了复合芯成孔技术、大温差冷却技术、窄间隙型砂技术、下注分散浇口引流技术、厚大底盘强制冷却技术及液氮引射器装置,并设计了相应模具和设备,浇注了不同材质钢水,制备了低偏析空心钢锭。
1、复合芯成孔技术
(1)复合芯成孔技术:利用钢板和型砂组合复合芯子,在空心钢锭的铸造过程中,首先制成复合芯,将复合芯固定在钢锭模上底盘上,外面放上钢锭模,在钢锭模和复合芯之间形成环形空腔。浇注时,钢水在钢锭模的环形空腔中凝固,就形成空心钢锭。
(2)主要结构:采用型砂与钢板多层复合结构形成芯子主体,钢板有三层,型砂一层。三层钢板形成同心圆芯筒,外层钢板与中间层钢板之间空隙用型砂填充,内层钢板与中间层钢板之间空隙用肋板相连;将复合芯固定在钢锭模上底盘上,外面放上钢锭模,上底盘置于下底盘上,在钢锭模和复合芯之间形成环形铸件型腔,钢水经过浇注系统进入铸件型腔,凝固结束后形成空心钢锭。
外层钢板5~25mm厚,中间层钢板5~25mm厚,内层钢板5~25mm厚;外层钢板与中间层钢板之间空隙5~50mm,该空隙用型砂填充;内层钢板与中间层钢板之间空隙5~80mm,两者之间用8~24个肋板相连。
(3)主要效果:当浇注1~10分钟后,在复合芯中间通入混合气体进行冷却。钢水外侧由钢锭模起冷却作用,内侧由芯子进行冷却。钢水内外侧同时冷却,所以钢水的最后凝固位置接近于壁厚中间位置,而偏析的位置主要出现在钢水最后凝固位置,这样就控制了钢水偏析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14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施工安全预警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滤波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