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馈式振荡射流制冷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1575.8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4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胡大鹏;邹久朋;代玉强;朱彻;史启才;刘培启;赵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9/00 | 分类号: | F25B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秀芬 |
地址: | 116024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馈 振荡 射流 制冷机 | ||
1.反馈式振荡射流制冷机,主要由调节机构(1)、上盖(2)、出口腔(3)、冷气出口(4)、机体(5)、入口管(6)、入口腔(7)、射流喷嘴流道(8)、上盖开孔(9)、分岔流道(10)、管接头(11)、接受管(12)、接受管入口(13)和压缩波反馈半截通道(14)组成的全静止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机体(5)上加工出射流喷嘴流道(8)、两条分岔流道(10)和四条压缩波反馈半截通道(14),四条压缩波反馈半截通道(14)是以机体(5)中轴线两两近似对称的,上游对称的两条始端分别连通于射流喷嘴流道(8)出口的两侧、分岔流道(10)之前,下游的两条始端则分别与两分岔流道(10)连通,而四条半截通道的终端则各自中断独立,再凭借两套调节机构(1)内的可变长度导流通道,将机体(5)的中轴线各自一侧的两条压缩波反馈半截通道(14)在终端处,即在上盖开孔(9)所对齐的位置进行对接,而实现将中轴线各自一侧两条压缩波反馈半截通道(14)进行连通,接续组成了两条能调节改变总通流长度的压缩波反馈通道,以此来改变压缩波反馈的延迟时间,从而改变振荡射流的切换频率,由机体(5)上加工出的这些射流喷嘴流道(8)、分岔流道(10)和由两套调节机构(1)接续各自一侧的两条压缩波反馈半截通道(14)形成的两条可调长度的压缩波反馈通道一起,共同组成反馈式振荡射流发生器,发生器的入口即射流喷嘴流道(8)的入口连通于入口腔(7),发生器的两个出口、即两条分岔流道(10)的出口连通于出口腔(3),两根接受管(12)的接受管入口(13),分别与两条分岔流道(10)的出口相对,接受管入口(13)和分岔流道(10)的出口之间拉开一定的轴向间隙,使接受管(12)的接受管入口(13)能通过此间隙连通于出口腔(3),以实现发生器出口的脉冲振荡射流从接受管入口(13)进入接受管(12)制冷、再从接受管入口(13)和分岔流道(10)出口之间的轴向间隙中穿出,进到出口腔(3),调节机构(1)是能够调节自身内部导流通道长度的组合结构,共两套对称固装在上盖(2)的外表面,它们可以选择连续调节改变、或是阶跃调节改变自身内部导流通道长度这两种方式与对应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式振荡射流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套调节机构(1)若是采用连续调节改变自身内部导流通道长度的方式时,在上盖(2)外表面对位各上盖开孔(9)处固装一个细长气缸(20),插入两套由加强板(17)连接两个空心管活塞(18)的流道连通组件,每个加强板(17)连接两个空心管活塞(18),加强板(17)的中部加工内螺纹,将一个装于上盖(2)上的螺杆(16)旋过加强板(17),螺杆(16)的下端由压帽(21)压住,只能转动而不能移动,上端连接调节手轮(15),转动手轮(15)可调节加强板(17)和空心管活塞(18)上下移动,改变插入细长气缸(20)中的深度,如此就能连续地改变压缩波反馈通道(14)的长度,空心管活塞(18)与细长气缸(20)壁的密封采用在气缸壁车槽安装O型圈(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式振荡射流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套调节机构(1)若是采用阶跃调节改变自身内部导流通道长度的方式时,在上盖(2)外表面对位各上盖开孔(9)处固装一个高压管接头(22),以连接一定长度的U型管(23),U型管(23)的开口端焊接高压管接头(22)的另一半;U型管(23)先分成两半,各半安装定位后再从中部焊到一起,以保持对位精度;采用多个不同长度的U型管(23),就能阶跃地改变振荡射流的切换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式振荡射流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受管(12)的前段前端口即接受管入口(13)以扳金工艺加工成与反馈式振荡射流发生器的分岔流道(10)出口端口形状相仿的矩形,然后再缓慢过渡到圆截面,接受管(12)的前段前端口即接受管入口(13)的端面,与振荡射流发生器的分岔流道(10)的出口端面之间拉开的轴向间隙在2~30毫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15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轮平衡重
- 下一篇:用于港口机械的长效氟碳面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