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加焦化液相产品收率的联合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2208.X | 申请日: | 200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9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55/00 | 分类号: | C10G55/00;C10G9/16;C10G7/06 |
代理公司: | 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 微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加 焦化 产品 收率 联合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延迟焦化与蒸馏装置联合工艺技术,具体地说,是在延迟焦化 -产品闪蒸与减压蒸馏过程中最大量生产馏分油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据统计,到2005年全世界延迟焦化装置处理能力达226.48Mt/a,由此可 见,目前焦化工艺仍是处理渣油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如何提高延迟焦化液体收 率方面,世界各大公司都研究开发了很多技术方法,如:US5925236、 US4784744、US5006223、US7067053、CN1448466A、CN1552799A、 CN1487056A、CN1246514A、CN1465658A主要揭示了延迟焦化工艺方面的改 进,提高了液体产率。但是由于焦化分馏塔分离精度差,在保证焦化蜡油质量 的同时不能保证蜡油的产量。于是,在焦化分馏塔方面有了技术改进,主要是 增加焦化蜡油,中间馏分油产率及质量,如:US5824194揭示了一种改进的焦 化分馏塔技术,该技术是在焦化分馏塔内选择出口和入口沸程范围,并在轻、 重瓦斯油抽出口之间设多个出口和入口,使其与热能回收泵、循环油泵连接。 在回收热能的同时改变塔内液相蒸汽负荷,提高分馏塔效率。但是该方法操作 复杂,而且受焦化分馏塔操作条件的限制,仍然达不到较理想的蜡油收率。 US6860985介绍了一种分馏技术:在焦化分馏塔内设有一种可再生过滤器,除 去焦化蜡油中的颗粒物,增加焦化蜡油产率并改善蜡油质量。该技术由于受焦 化分馏塔工艺的限制,最终仍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焦化分馏塔主要靠焦化生成油气所带的热量在常压条件下完成产品的分 离,因此沸点较高的蜡油分离精度较差,使焦化蜡油90%点与干点温度相差很 大,如果提高焦化蜡油的产量,那么其质量会变得更差,下游加工装置将难以 加工处理,从而严重影响了焦化总液体收率,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延迟焦化-脱焦粉闪蒸-减压蒸 馏联合加工方法。该方法能提高焦化蜡油的质量和产率,还能提高焦化装置的 处理量。
本发明的延迟焦化-脱焦粉闪蒸-减压蒸馏联合加工方法,包括焦化原料 进入延迟焦化装置,在延迟焦化的操作条件下进行裂化反应,反应生成的高温 油气进入装有惰性固体填料的闪蒸罐,将高温油气中携带的焦粉脱除,同时将 轻组分拔出,重组分进入减压蒸馏装置,分离出蜡油馏分。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重组分与常压渣油-同进入减压蒸馏装置,分离出 蜡油馏分,由源于重组分的焦化蜡油和源于常压渣油的直馏蜡油组成。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重组分或重组分和常压渣油进入减压蒸馏装置,分 离所得的减压渣油作为延迟焦化原料,优选作为本发明的延迟焦化装置的焦化 原料。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闪蒸罐中用于脱除焦粉的惰性固体填料为不锈钢、陶 瓷、焦化装置生产的石油焦、惰性氧化铝和惰性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其形 状可为球形、条形、环形、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和矩鞍环中的一种或多种。 惰性固体填料的公称直径为1~20mm,优选2~5mm;最好在焦化油气入口 处装填公称直径为3~25mm,优选是5~12mm的惰性固体填料,所述入口 处惰性固体填料体积占总填料体积的20%~40%,防止入口处焦粉浓度大,造 成堵塞。
本发明方法中,当脱焦粉闪蒸罐内的惰性固体填料床层压力达到0.1 MPa~0.2MPa,切换另一脱焦粉闪蒸罐;切换下来的脱焦粉闪蒸罐通空气氧 化燃烧再生,烧掉惰性固体填料上的焦粉,或者不再生,直接更换惰性固体填 料;如果固体填料是石油焦,最好是更换掉。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的延迟焦化装置操作条件如下:加热炉出口温度 470℃~550℃,最好在495℃~505℃;反应压力0.05MPa~0.80MPa,最好在 0.10MPa~0.20MPa;停留时间5min~50min,最好10min~30min;循环重量 比为0.01~0.11,最好是0.03~0.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22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体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