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二甲醚合成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2501.6 | 申请日: | 200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7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周焕文;唐恒然;童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瑞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1/18 | 分类号: | B01J21/18;B01J21/04;C07C43/04;C07C41/09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花向阳 |
地址: | 116023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甲醚 合成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二甲醚合成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催化剂及其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二甲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液体燃料,用量大、发展快。一般采用甲醇脱水工艺来生产,催化剂大多采用活性氧化铝、分子筛等。
中国专利CN1036199A公开了一种由甲醇生产二甲醚的方法,甲醇气体在含有少量SiO2的活性氧化铝上进行脱水反应;中国专利CN1125216采用含有氧化铝和硅铝酸盐和复合固体酸催化剂;中国专利CN1106219C公开了一种氧化铝负载杂多酸催化剂;中国专利申请200410064920.6公开了一种用硫酸盐改性的氧化铝催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用于二甲醚合成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它应是一种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二甲醚催化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二甲醚合成的催化剂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活性Al2O3和C元素,其中活性Al2O3的质量百分比为97-99%,C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1-3%。将已经成型的活性Al2O3用有机酸中的甲酸、冰醋酸或有机酸盐中的醋酸锰浸渍,干燥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焙烧,得到C改性的活性Al2O3。有机酸或有机酸盐浸渍一般采用稀释的水溶液,最好在真空下浸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用于二甲醚合成的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活性Al2O3和C元素,其中活性Al2O3的质量百分比为97-99%,C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1-3%。该催化剂与同类催化剂相比,反应温区宽、选择性高、不易结炭、稳定性明显提高、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1)直径0.5-1mm氧化铝球,放入煅烧炉内,在500℃煅烧3小时,备用。取200g氧化铝球放入真空浸渍釜内;称取7g冰醋酸溶于100g水中,开启真空浸渍釜,将醋酸溶液完全浸渍于氧化铝上。
将氧化铝球取出,于100-120℃干燥5-8小时,在氮气保护下于550℃煅烧6小时,降至常温后取出。测试其C含量为1.2%。
(2)直径0.5-1mm氧化铝球,放入煅烧炉内,在500℃煅烧3小时,备用。取200g氧化铝球放入真空浸渍釜内;称取10g冰醋酸溶于100g水中,开启真空浸渍釜,将醋酸溶液完全浸渍于氧化铝上。
将氧化铝球取出,于100-120℃干燥5-8小时,在氮气保护下于550℃煅烧6小时,降至常温后取出。测试其C含量为1.6%。
(3)直径0.5-1mm氧化铝球,放入煅烧炉内,在500℃煅烧3小时,备用。取200g氧化铝球放入真空浸渍釜内;称取10g醋酸锰溶于100g水中,开启真空浸渍釜,将醋酸溶液完全浸渍于氧化铝上。
将氧化铝球取出,于100-120℃干燥5-8小时,在氮气保护下于550℃煅烧6小时,降至常温后取出。测试其C含量为1.3%。
(4)直径0.5-1mm氧化铝球,放入煅烧炉内,在500℃煅烧3小时,备用。取200g氧化铝球放入真空浸渍釜内;称取12g甲酸溶于100g水中,开启真空浸渍釜,将醋酸溶液完全浸渍于氧化铝上。
将氧化铝球取出,于100-120℃干燥5-8小时,在氮气保护下于550℃煅烧6小时,降至常温后取出。测试其C含量为1.2%。
(5)直径0.5-1mm氧化铝球,放入煅烧炉内,在500℃煅烧3小时,备用。取200g氧化铝球放入真空浸渍釜内;称取25g甲酸溶于100g水中,开启真空浸渍釜,将醋酸溶液完全浸渍于氧化铝上。
将氧化铝球取出,于100-120℃干燥5-8小时,在氮气保护下于550℃煅烧6小时,降至常温后取出。测试其C含量为2.1%。
(6)直径0.5-1mm氧化铝球,放入煅烧炉内,在500℃煅烧3小时,备用。取200g氧化铝球放入真空浸渍釜内;称取36g甲酸溶于100g水中,开启真空浸渍釜,将醋酸溶液完全浸渍于氧化铝上。
将氧化铝球取出,于100-120℃干燥5-8小时,在氮气保护下于550℃煅烧6小时,降至常温后取出。测试其C含量为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瑞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瑞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25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