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性能离心泵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3026.4 | 申请日: | 200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2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臧克;王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10 | 分类号: | F04D29/10;F04D29/58;F04D29/00;F04D7/02 |
代理公司: |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路云峰 |
地址: | 1180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性能 离心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离心泵。
背景技术
离心泵主要由泵体、泵盖、叶轮、泵轴、轴承箱构成,轴承箱通过其前端的悬架与泵盖固定连接,为了防止介质从泵盖泵端处泄漏,在泵轴与泵盖间设有机械密封装置,由于泵腔内的压力很大,所以对所设有机械密封装置要求很高,如采用单端面机械密封装置,一旦失效将形成大量介质泄漏,如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虽然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但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须配有较复杂的辅助保护系统配套使用,安装操作,维护都很不方便,且造价高。另外,即使是采用了机械密封装置仍然有少量的介质会不断泄漏到泵盖另一侧,即泄漏到泵外,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有毒、易燃、易爆介质的泄漏对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的影响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性好,功能性好,耐高压,使用寿命长,使用安全可靠的高性能离心泵。
本发明包括有泵体、泵盖、叶轮、泵轴、轴承箱,泵轴通过轴承装置与轴承箱前后端转动配合安装,在泵盖内腔A中,在轴承箱的前竖端面与叶轮轮毂间设有机械密封装置-----内机械密封装置,在轴承箱后端面与泵轴间设有机械密封装置----外机械密封装置,形成密闭的轴承箱内腔B,在轴承箱前竖端面上开设有压力平衡通孔并连接安装设有压力平衡器,压力平衡器由活塞筒结构构成;为进一步提高泵的密封性能,在轴承箱后端外机械密封装置的压盖内与泵轴固定连接设有反向泵送环,反向泵送环的外环表面上开设有螺旋槽,反向泵送环的外环表面与压盖内环表面配合形成螺旋泵,将外机械密封装置压盖内腔中的介质泵送回轴承箱内腔B,在反向泵送环的前竖端面上开设有回流节流孔,以调节反向泵送压力。反向泵送环使外机械密封装置压盖内腔保持相对承箱内腔B较低的压力,并使外机械密封装置密封端面两侧的压差较小。
本发明结构合理,内机械密封装置将泵盖内腔A和轴承箱内腔B隔断,内外机械密封装置使轴承箱内腔B形成密封腔,在轴承箱前竖端面上开设有通孔并连接安装设有压力平衡器,可以使泵盖内腔A和轴承箱内腔B保持平衡,当泵盖内腔A的压力大时通过压力平衡器-----活塞筒传递到另一侧的轴承箱内腔B内,即泵盖内腔A的压力大时推动压力平衡器的活塞向另一侧移动,使压力传递到另一侧的轴承箱内腔B中,使泵盖内腔A与轴承箱内腔B的压力保持相等,由于内机械密封装置密封端面两端的压力相等,几乎没有压差,所以不存在泄漏,因此可以采用最简单的机械密封装置,而且可以确保密封性和使用寿命,泵腔中的介质不会渗漏到轴承箱内腔B中,不会对轴承箱内腔B中的润滑油混合,污染润滑油。由于在外机械密封装置内设有反向泵送环,反向推动轴承箱内腔B液体对外机械密封装置压盖内腔的压力,反向泵送环使外机械密封装置压盖内腔保持相对轴承箱内腔B较低的压力,使外机械密封装置密封端面两侧的压差较小,改善了外机械密封装置的工作环境,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了密封性。
本发明密封性好,使用寿命长,使用安全可靠,功能性好,适应能力强,可适用于较高的工作压力,充分满足高压、有毒、易燃、易爆介质等工况场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平衡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反向泵送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有泵体1、泵盖2、叶轮3、泵轴4、轴承箱5,泵轴4通过 轴承装置61、62与轴承箱5前后端转动配合安装,在泵盖2内腔A中,即在轴承箱5的前竖端面51与叶轮轮毂21间设有机械密封装置-----内机械密封装置7,在轴承箱5后端面与泵轴4间设有机械密封装置----外机械密封装置8,内外机械密封装置7、8使轴承箱5内腔B形成密闭的内腔,在轴承箱5前竖端面51上开设有压力平衡通孔52并连接安装设有压力平衡器20。在轴承箱5后端外机械密封装置8的压盖80内与泵轴4固定连接设有反向泵送环9,反向泵送环9的外环表面上开设有螺旋槽90,反向泵送环9的外环表面与压盖80内环表面配合形成螺旋泵,在反向泵送环9的前竖端面91上开设有回流节流孔92。
本发明内外机械密封装置7、8,是单端面机械密封装置,或是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是波纹管式机械密封装置,或是弹簧式机械密封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30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拼组合电缆线
- 下一篇: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发送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