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脚踏助泳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4122.0 | 申请日: | 200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6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姜鹏;吴清玲;朱惠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惠芬 |
主分类号: | A63B35/06 | 分类号: | A63B35/06;A63B35/10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姜 明 |
地址: | 250014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脚踏 助泳器 | ||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军事体育用品,具体地说是一种使人长距离游泳的脚踏助泳器。
2、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水下人工潜泳器材只有脚蹼和手蹼,游泳姿势主要是蛙泳或自由泳,大多数人在水面上使用的游泳姿势是蛙泳和自由泳,上述游泳姿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是体力消耗大、不适应远距离游泳,理由是,蛙泳是通过双臂的划水和双腿的夹水仿照青蛙的游泳动作产生人体向前的动力,而自由泳是通过双臂交替前后摆动划水和双脚上下摆动产生前行动力和向上的升力,两种泳姿均不是人体的最佳的用力姿势,人是直立行走的动物,腿部和手臂的上下举升力和拉力最大,所以持久力最强,而手脚的前后摆动不是人体的运动长处,因而不能充分发挥人体的最大潜力。目前还未有适应人体水下活动和能充分发挥人体游泳潜能的长距离游泳工具。
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水中长距离快速游泳的军事运动器材,简称脚踏助泳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仿照鱼类的游泳姿势,设计一种使用尾鳍助泳和使用螺旋推进器助泳的助泳器,该助泳器是通过人的双臂推拉使尾鳍板左右划水产生水中前行的动力,通过两腿蹬力使用螺旋桨转动产生推力,就如在水中蹬自行车一样省力,因此可以长时间和远距离游泳,如果配备呼吸管还可远距离和长时间半潜式游泳或潜泳,这对部队长距离渡海作战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未来的收复宝岛台湾的军事行动中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其隐蔽性、机动性、规模性和安全性,是空降或登陆舰远距离兵力投放所不能相比的。
本发明的脚踏助泳器,其结构是由龙骨、前划水器和后推进器组成,前划水器通过转轴设置在龙骨的前部,后推进器总成设置在龙骨的后部,其中,前划水器是由手柄和划水板组成,划水板的端部连接在手柄中间,手柄中间通过转轴与龙骨前端连接,后推进器总成是由调节板、脚蹬、换向器和叶轮组成,换向器是
由换向器壳体、大伞齿轮、小伞齿轮和传动轴组成,脚蹬设置有大伞齿轮轴的两端,大伞齿轮轴通过换向器壳体固定在调节板上,大伞齿轮与设置在传动轴端的小伞齿轮相啮合,传动轴的末端连接螺旋桨,传动轴通过轴承套管固定在调节板的底部,调节板设置在龙骨的后端底部。
本发明的脚踏助泳器,由于有自行车的脚蹬机构,所以也叫水中自行车,其优异效果是:能充分发挥人体的最大潜能和持久力游泳省力,提高游泳速度和延长游泳距离和时间,具有隐蔽性好、机动性强、安全可靠,可用于大规模集群输送兵力,是大规模渡海作战的必备装备。
4、附图说明
附图1是脚踏助泳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脚踏助泳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5、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脚踏助泳器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的脚踏助泳器,其结构是由龙骨、前划水器和后推进器组成,前划水器通过转轴12设置在龙骨7的前部,后推进器总成设置在龙骨7的后部,其中,前划水器是由手柄13和划水板10组成,划水板10的端部连接在手柄13中间,手柄13中间通过转轴12与龙骨7前端连接,后推进器总成是由调节板2、脚蹬3、换向器和螺旋桨1组成,换向器是由换向器壳体16、大伞齿轮5、小伞齿轮4和传动轴15组成,脚蹬3设置有大伞齿轮轴的两端,大伞齿轮轴15通过换向器壳体16固定在调节板2上,大伞齿轮5与设置在传动轴15端的小伞齿轮4相啮合,传动轴15的末端连接螺旋桨1,传动轴15通过轴承套管17固定在调节板2的底部,调节板2设置在龙骨7的后端底部。
龙骨5是长条形或S形,是由玻璃钢、铝合金或不锈钢制成,也可用普通钢管制成,中间可以通过铰链9连接,龙骨7的前部设置有浮板11,浮板11是是塑料泡沫板或气囊。
龙骨7的后部设置有后推进器安装孔6,后推进器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孔6中,用于调整前后推进器之间的间距适用不同身高或腿长的使用者。
龙骨7的前部可以设置有指南针14或GPS,用于渡海时定位和掌握方向,龙骨7的中部设置有腰带8用于与使用者的腰部固定。
龙骨7的前部设置有可以设置潜泳呼吸管或潜望镜用于潜泳。
脚蹬3上需要设置有环套,主要方便使用者脚部的固定。
前划水板10是用橡胶或塑胶制成鱼类的尾鳍状,通常是前部硬后部软,工作原理与脚蹼和鱼尾鳍相同,用于划水产生前进动力和起到转向舵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惠芬,未经朱惠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41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