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养鱼池循环水多功能固体污物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4133.9 | 申请日: | 200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4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曲克明;桑大贺;赵俊;马绍赛;徐勇;王印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和善 |
地址: | 26607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鱼池 循环 多功能 固体 污物 分离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厂化养殖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养鱼池循环水多功能固体污物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做出之前,国内外的工厂化养殖场水体固体污物颗粒的分离方法:主要靠过滤袋、砂过滤器及沉淀法;过滤袋为筛网制成的网袋,它只能吸走水体中较大的颗粒(0.1um至3.3μm),水体中细微的颗粒难以吸附、且过滤袋每天得靠人工来清洗更换;砂过滤器系罐体内设有滤砂层,通过截留一定粒径的颗粒达到除去颗粒物的目的,由于随截留物的增加,其水流的流速处于逐渐降低的状态,因此需要随时调节流速阀门以控制流速稳定,操作要求较高;同时需要每天多次反冲去掉已经截留的颗粒物,水体浪费较大。目前我国工厂化养鱼水处理工艺中主要采用人工清洗与换水的办法来改善,但这些办法也造成大量供水浪费、大量能源耗费,而且水处理效果较差,给后续水处理工作增加了负荷。国外工厂化养殖场水体中固体污物颗粒的分离方法,主要采用了沉淀的方式对水体中的污物颗粒分离;沉淀式污物颗粒分离,是养殖废水流入沉淀池内沉淀,池水流出达到对水中较大颗粒的分离(10um到15um以上),属于一种快速分离方法,但它仅能排出大的颗粒,大部分是可沉淀固体污物颗粒,这种分离对系统的水流要求较高,大约总水体流量的10%。为提高分离效率,也可在沉淀池内增加格栅,增加截留面积,提高分离效率,并可分离更小的颗粒污物,但这些方法难以在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养鱼池循环水多功能固体污物分离器,以解决循环水体中的固体污物除去问题,保持循环水的水质清洁、使循环水重复使用。
本发明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它的结构是由箱体、网筛、低速电机和排污系统构成,网筛固定于箱体内的中心位置;低速电机和排污系统的冲刷装置、臭氧管路和吸水管位于箱体的外面;喷淋管位于箱体内、网筛的上方;排污管轴向位于箱体内、网筛的中轴处,排污管的排污口位于箱体的外端,排污兜与排污管配装位于网筛内、排污管的上方;
箱体为封闭式长方体,一端外面中下部位设有与网筛网口中下部位相对应的进水口,下底部设有污水口,该端内面中上部位水平固定设有2个可以支撑滚动网筛的支撑轴轮,其中心处轴向固定有排污管;另一端下方设有出水口,中心处设有低速电机转动轴的进入孔,上方设有臭氧管路的进入孔,下方设有吸水管的进入孔,箱体底部设有支腿;
网筛为长圆筒状,是由圆筒框架和滤网组成,圆筒框架一端为圆环,截面为长方形,在圆环的内壁设有可与支撑轴轮配装的滚轮滑道;另一端为圆形面板,其中心处固定配装在低速电机转动轴的端部;圆筒框架一端的圆环和另一端的圆形面板之间,由4根长形板条和4个圆条环焊接,构成圆筒框架,4根长形板条均布于圆环和圆形面板的周边,4个圆条环套装均布连接各长形板条;滤网镶嵌并固定于圆筒框架的外面;
排污系统是由冲刷装置、臭氧管路、吸水管、喷淋管、排污兜、排污管构成;臭氧管路和吸水管分别接装于冲刷装置上;臭氧管路装有臭氧进口,并接向箱体内上方、与位于网筛上方的喷淋管相连接,喷淋管设有多个喷淋孔,臭氧进口外接向臭氧源;吸水管接入箱体内下方;排污管上方设有与排污兜配装的长形条口,排污兜下口与排污管长形条口配装位于网筛内、排污管上方,排污兜为长方形漏斗。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对比,具有以下特点:
1.本装置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机械性能稳定,没有任何控制阀门和转换设施,大大降低能耗和生产投资,便于生产管理和维护。
2.本装置滤网在转动的过程中,还完成了定时的冲洗,无需人工看护,自身完全可自动运转。
3.本装置设置的减速动力装置,可实现养殖污水中固体颗粒的预分离,减少了后续水处理人力、物力的负荷。
4.本装置在分离固体颗粒的过程中,耗水率较低,冲刷装置和排污兜可以做到控制耗水在5%之内。
5.本装置在排污系统中增加了臭氧除污功能,可以保证随时杀灭附着在筛网表面上的微生物,同时也将包括胶体在内的细小颗粒物质等通过氧化作用降低与筛网的粘连,便于从筛网上脱离,保证筛网的长期正常使用,减少人工清洗筛网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本装置结构剖视示意图,
1-出水口、2-吸水管、3-冲刷装置、4-低速电机、5-臭氧进口、6-臭氧管路、7-排污兜、8-箱体、9-排污管、10-喷淋管、11-支撑轴轮、12-排污口、13-进水口、14-网筛、15-污水口、16-圆形面板、17-圆环、18-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详细叙述本发明的结构内容和使用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41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膏装饰线条生产线
- 下一篇: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排序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