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钒鸡蛋的应用及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4701.5 | 申请日: | 2008-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4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诗标;张晶;刘元水;吕桂月;刘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康众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9 | 分类号: | A23L1/29;A23L1/32;A23K1/175;A61K33/00;A61P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鸡蛋 应用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富钒鸡蛋的用途及生产方法,尤其涉及在医药或保健品领域中治疗糖尿病的用途。
技术背景
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生物学功能比较复杂,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心血管、肾脏、钠钾泵及代谢均有重要作用。钒是一种过渡态金属,呈现不同价态(-3、-1、0、+1-+5)。在生物系统中钒主要以+5、+4价的形式存在,骨骼肌、肾脏、肝脏是钒的主要储存库。1980年发现钒在体外的类胰岛素样作用。1985年对糖尿病整体动物模型进行的研究表明钒对1型及2型糖尿病动物均有抗糖尿病作用。1995年以来在临床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为钒的抗糖尿病作用积累了大量有益的资料。近二十年来,各国学者对无机钒的类胰岛素作用及抗糖尿病作用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有钒酸钠(Na3VO4)、偏钒酸钠(NaVO3)、,硫酸氧钒(VOSO4)等。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了毒副作用包括体重减轻、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改变,有时甚至引起死亡。除此之外,钒具有动物致畸作用,主要影响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但尚未发现对人体有致畸作用,钒在人体和动物实验中也未发现有致癌作用。钒的这些毒副作用限制了钒在临床方面的应用,虽然通过用0.5%NaCl配制钒溶液及将pH值调为中性,来降低一定的毒性,但其毒性事例仍有发生。
有机钒化合物可有效降低其毒性。有机钒化合物的出现不仅降低了毒性,还易于吸收,类胰岛素作用增强,Reul BA等同时比较了几种有机钒化合物VOSO4的作用。VOSO4治疗可引起50%的动物发生腹泻,致死率增加,但有机钒的动物中未出现这类情况。用于合成有机钒化合物的配体,包括乙酰丙酮、麦芽酚、乙基乙酰丙酮、烟酸、半胱氨酸、甘氨酸、草酸、曲酸、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许多种。这些有机配基增加了钒类化合物的脂溶性、使其易于吸收,但增加其吸收性并不是有机钒作用增加的主要因素,而是有机钒本身的抗糖尿病作用就强于无机钒。
但有机钒化合物仍有毒性,如钒络合物(BMHPOV)经毒性实验证明,小鼠口服给药LD50为445.8mg/kg,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该络合物属中等毒性物质。同时有机钒化合物服用量大,人日服用机钒化合物量达数十毫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糖尿病效果好,毒性低的钒生物制品。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途径是应用富钒鸡蛋治疗糖尿病。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富钒鸡蛋的生产方法。
富钒鸡蛋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是:富钒鸡蛋制熟食用,每日1-3枚,分1-3次食用,一个月为一疗程;也可以把富钒鸡蛋制成食品或/和药品的各种食用或/和服用形式,折合富钒鸡蛋的用量不变;还可以把富钒鸡蛋或/和富钒鸡蛋的蛋黄制成食品或/和药品的各种食用或/和服用形式,折合富钒鸡蛋的用量不变。
进一步优化为煮孰或作汤食用,每日2枚,每日早晚各1枚,一个月为一疗程;
经化验富钒鸡蛋中钒主要存在于蛋黄中,如后面的一个实施例中,蛋黄含钒0.97ppm,蛋白含钒只有0.02ppm,鸡蛋中蛋黄中的钒远多于蛋白中的钒,由此可知,单纯服用一个蛋黄与服用一个全鸡蛋几乎有同样的降糖效果。单纯服用蛋黄可减少服用量,但丢失了蛋清的营养成分,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蛋黄还是全鸡蛋。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采用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VOSO4作为钒的来源,使基础日粮含30ppm-200ppm的钒,供鸡自由采食,收集所产鸡蛋,即得富钒鸡蛋。该种鸡蛋蛋黄中含钒0.31ppm-1.21ppm,含钒量明显高于普通鸡蛋蛋黄(0.01ppm-0.04ppm)。
进一步优化为在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VOSO4,使基础日粮含50-80ppm的钒,供鸡自由采食。
再进一步优化为在蛋鸡日粮中添加VOSO4,使基础日粮含60ppm的钒,供鸡自由采食。
钒化合物添加到蛋鸡日粮中,经过鸡的生物吸收、转化、富集进入鸡蛋,鸡蛋内的钒是生物钒,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较无机钒和有机钒有更好的疗效和较小的毒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康众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康众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47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