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截面钢制车轮轮辋的成形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5263.4 | 申请日: | 200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9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盛泰车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1D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335山东省东营市广饶***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截面 钢制 车轮 成形 工艺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轮设计与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截面钢制车轮轮辋的成形工艺。
二、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各大主要汽车公司从争夺汽车市场的战略考虑,在注意外形美观的同时,致力于提高汽车的经济性,降低燃油消耗,缓和能源需求的紧张状况,减轻环境污染,降低综合费用,这是现代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在各种降低油耗的措施中,实现汽车轻量化,即减轻汽车的自重作为首选措施。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很多,如提高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效率,降低滚动阻力、空气阻力等,但最重要的是汽车的轻量化。实验证明,汽车重量每下降100kg,百公里油耗则可降低0.2-0.4L,若汽车车轮重量每只减少1kg,每车5只,则百公里油耗可降低10-20ml。因此,车轮轻量化带来节材效益的同时,其节能效益同样巨大。同其他材料的车轮相比,钢制车轮制造技术相对成熟、材料成本低,目前仍占据车轮市场的绝大部分,缺点是车辆重量相对较重。车轮一般由轮辋和轮辐两部分构成,按照等强度原则设计轮辐和轮辋的截面形状,在受力较小部位减薄其截面厚度,这样可以达到满足车轮强度的基础上,减轻车轮重量。受成形设备及工艺的限制,目前的报道中未见变截面钢制车轮轮辋的设计与制造技术,仅有等强度轮辐的变薄旋压技术介绍,国内未见等强度钢制车轮轮辋的设计与制造技术介绍,而以等厚度轮辋的滚压成形为主,国外有采用在滚压工艺之前的加旋压,在原本厚度均匀的钢圈上旋压出几道较薄的槽,采用这样的工艺,在后续滚压阶段会加重旋压减薄处的厚度,容易因难于控制圆角处过度减薄而造成废品。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控制的变截面车轮轮辋的成形工艺。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截面钢制车轮轮辋的成形工艺,采取下料-卷圆-闪光对焊-焊渣清理-多道滚形-变薄旋压-精整-冲气门孔工艺制成。采用上述“先滚后旋”工艺,滚形时出现的局部减薄区域,在之后的旋压过程中,一方面多余材料随着旋压滚轮的移动而移动,从体积上补偿部分过度减薄,另一方面,减薄区材料又发生塑性变形,组织得到进一步优化,性能得到改善。由于滚形时轮辋底部和侧壁连接处半径曲率小,所以此处会发生较大变薄,后续强力旋压时,易引起变薄加剧甚至出现裂纹,因此滚形时,在轮辋底部放置变形金属,从而使连接处的曲率半径增长,此时的滚形引起的局部减薄很轻微,参与变形的轮辋底部变形金属靠旋压发生缩口变形,达到设计形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取上述“先滚后旋”工艺,充分利用了材料的塑性变形特性,使轮辋的抗弯曲疲劳强度、径向疲劳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增加,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控制,同时还可以使轮辋重量减轻10-18%,节省原材料。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压制子午线无内胎22.5×8.25型钢制车轮轮辋
按照子午线无内胎22.5×8.25型车轮轮辋的尺寸下料,进行卷圆、闪光对焊、焊渣清理、多道滚形、变薄旋压、精整、冲气门孔工艺及装配成形后得到成品。
实施例2:压制子午线无内胎22.5×11.75型钢制车轮轮辋
按照子午线无内胎22.5×11.75型车轮轮辋的尺寸下料,进行卷圆、闪光对焊、焊渣清理、多道滚形、变薄旋压、精整、冲气门孔工艺及装配成形后得到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盛泰车轮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盛泰车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52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