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标签芯片的交流逻辑供电方法和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5361.8 | 申请日: | 200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1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袁仲雪;王东林;陈海军;董兰飞;沈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H03K19/0948;H03K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45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标签 芯片 交流 逻辑 供电 方法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实现电子标签芯片的供电方法,具体是采用交流逻辑供电 技术实现一组交流电交替供电以代替直流供电,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设计和使用的各类微电子芯片,均力求缩小芯片自身所占用的面积和体积 以实现集成电路设计的小型化。
在目前较为传统的数字电路设计技术中,较为普遍地采用直流供电方法。为实 现如电子标签一类的微电子芯片小型化设计,只能依靠优化电路结构和采用超精细 制造工艺,相应地设计和制造成本较高。
如后附图1所示的现有电子标签芯片(RFID),需要将由天线耦合进来的交流信 号能量经整流和滤波稳压后,才能为内部电路提供稳定可靠的直流电源。
再如后附图2所示的电子标签芯片(RFID)的布局结构,可以看出整个芯片由 储能电容、整流稳压电路、限幅电路、数字控制电路、分频电路、存储系统等模块 部分组成。在整个芯片布局中,整流稳压电路占用了芯片相当大的面积。因此即使 强化电路结构优化和提高制造工艺的精细度,只要采用直流供电模式,芯片面积的 有效缩小和结构简化仍无法满足当前实际芯片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述电子标签芯片的交流逻辑供电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 足而采用交流逻辑供电技术,将耦合来的高频交流电直接提供给电子标签芯片应用, 以实现节省现有由交流信号转换到直流信号的整流电路,因而可有效地缩小芯片面 积和功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技术解决途径。
所述的交流逻辑供电技术,实际是直接采用一组高频交流电,利用两个交流电 压的正半周期交替地提供工作电压,从而模拟出类似于直流电压的驱动电源信号, 也就是以交流电来代替标准的直流电驱动芯片工作的核心概念。采用交流逻辑供电, 需要保证电子标签芯片的数字电路系统能够在交流信号的正半周期或负半周期都能 正常工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所述电子标签芯片的交流逻辑供电方法是:
从天线耦合进来的一组高频交流电直接作为芯片电源,以交流工作电压直接输 入给电子标签芯片,以代替直流电驱动芯片集成电路。
所述的高频交流电,是一组幅度相同、相位差为180度的交流电压V1和交流电 压V2。
在现有电子标签芯片(RFID)的电路系统中,时序控制是必须保证的一个课题。 电路功能实现的正确性取决于对时钟信号的产生,违背了这一限定条件电路功能就 会出错。
在本发明所述的交流逻辑供电方法中,为解决交流供电输入信号的时序问题, 为保证电子标签芯片的数字电路系统,在交流信号的正半周期或负半周期都能正常 工作,采用幅度相同、相位相差180度的一组交流电压。
为实现交流逻辑供电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反相器单元设计方案:
反相器单元由逻辑供电模块F1和逻辑供电模块F2组成,以共享电压V1和V2 的交流信号。
逻辑供电模块模块F1工作在交流电压V1的正半周期,逻辑供电模块F2工作在 交流电压V2的正半周期,逻辑供电模块F1和逻辑供电模块F2分别交替地控制信号 的输出,以实现对输入的反相;
所述的逻辑供电模块F1和逻辑供电模块F2,分别连接传输门A1和传输门A2, 传输门由一对相互并联的PMOS管和NMOS管组成。
如上述反相器单元,两个逻辑供电模块F1和逻辑供电模块F2分别模拟直流供 电信号而分别在交流电压V1和交流电压V2的正半个周期输出各自模块的电压信号 至电路系统。
实际上,两个逻辑供电模块F1和逻辑供电模块F2在交流逻辑供电过程中形成 互补地控制模式而相互交替运行。
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的反相器单元由PMOS管和NMOS管串联组成。
应用所述反相器单元实现交流逻辑供电的控制流程是:
当处于交流电压V1的正半周期信号时,交流电压V2处于负半周期,传输门A1 处于打开状态,则传输门A2被关闭;整个交流逻辑电路中,只有逻辑供电模块F1 和传输门A1这条组合通路工作,以实现对交流电压V1输入信号的反相;
当处于交流电压V2的正半周期信号时,交流电压V1处于负半周期,传输门A2 处于打开状态,则A1被关闭;整个交流逻辑电路中,只有逻辑供电模块F2和传输 门A2这条组合通路工作,以实现对交流电压V2输入信号的反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53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S管阀摆动式油缸驱动构造
- 下一篇:预置保守力永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