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风燃烧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5671.X | 申请日: | 2008-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5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郭献军;肖波;王波;罗思义;张晓龙;罗新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C3/00 | 分类号: | F23C3/00;F23C7/00;F23C9/06;C10B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5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风 燃烧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烧炉,主要适用于粉状燃料的燃烧,特别适用于粉状的生物质等。
二、背景技术
随着石化能源的日益枯竭及其燃烧对环境危害的日益严重,清洁煤利用的技术以及可再生的清洁生物质能利用被广泛关注。为此,我国已出台相关政策,并加大科研投入,以促进煤的洁净化利用和扩大生物质能利用规模。目前,世界各地已广泛开展煤和生物质的先进燃烧技术。
2002年,吴汉民发明了一种利用谷壳和秸秆做燃料的锅炉装置(专利号:02153420.9)。基本结构为:上料斗铰链安装在炉膛入口处,链条炉排安装在炉体的炉膛内,螺旋出渣机安装在炉膛出口的灰渣池内,引风机通过烟道连接炉膛的出口和装有喷淋除尘器的烟囱。将谷壳和秸秆倒入链条炉排上形成堆料,物料呈喷雾状进入并悬浮于炉膛中部的燃烧区,链条炉排停转3-5分钟,在悬浮的物料燃烧的同时,再向炉膛的前部助燃区倒入一斗物料、形成堆尖的料堆,待停留在燃烧区的料堆燃烧后链条炉排继续运转;灰渣由螺旋出渣机排出。这种装置虽然具有利用固废、改善环境等优点,但具有以下缺点:①进料输送不畅,不容易控制;②在炉膛中,物料燃烧不充分,燃烧效率不高;③实际操作过于繁琐,设备易出故障;④在烟囱中所设的喷淋除尘器会造成废水的二次污染。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旋风燃烧炉。该燃烧炉非常适合粉体燃料的高效燃烧,特别是植物粉体燃料的快速高效燃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风燃烧炉,炉体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炉体上部设置圆柱形燃烧气化室和喇叭口形气化燃烧室;炉体下部设置圆锥形气化室;圆柱形燃烧气化室上部设置燃料入口且与炉壁切线布置,燃料入口内设置电阻丝点火器;喇叭口形气化燃烧室内上部设置挡灰板,顶部设置排气口,下部设置二次风入口且与喇叭口形气化燃烧室炉壁切线布置;圆锥形气化室中部设置水蒸气入口,底部设置出灰口;喇叭口形气化燃烧室在圆柱形燃烧气化室内,且都与圆锥形气化室同轴布置。
本发明的优点:
(1)该燃烧炉可使粉体燃料充分燃烧,特别是对植物粉体燃料,燃烧温度可达1100℃以上,燃烧效率90%以上,减少燃烧污染。
(2)该燃烧炉结构紧凑,大大减少制造成本,同时由于炉体表面积明显减小,显著降低燃烧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4是图1的B-B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2、图3、图4所示,炉体上部为圆柱形,设置圆柱形燃烧气化室(8)和喇叭口形气化燃烧室(4),燃料入口(5)设置在圆柱形燃烧气化室(8)上部且与其切线布置,燃料入口(5)内设置电阻丝点火器(6),喇叭口形气化燃烧室(4)内上部设置挡灰板(9),顶部设置排气口(7),下部设置二次风入口(14)且与喇叭口形气化燃烧室(4)炉壁切线布置;炉体下部为圆锥形气化室(3)且与圆柱形燃烧气化室(8)和喇叭口形气化燃烧室(4)同轴布置,在圆锥形气化室(3)的中部设置水蒸汽入口(12),底部设置排灰口(1)。
挡灰板(9)的形状可为平面,或弯曲形、且向下倾斜,挡灰板(9)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为0°~60°,最好为30°~45°。设置挡灰板(9),使未气化完全的粉体燃料反射回气化燃烧室(4)继续气化燃烧。
气化燃烧室(4)可为圆柱形和喇叭口形,最好为喇叭口形。
粉体燃料入口(5)布置在圆柱形燃烧气化室(8)上部,最好与炉壁切线布置,该结构可增加燃料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以便粉体燃料充分气化燃烧。
圆柱形燃烧气化室(8)的高度可为其直径的3~10倍,最好为4~6倍;圆柱形燃烧气化室(8)的直径可为喇叭口形气化燃烧室(4)平均直径的2~6倍,最好为3~4倍;圆柱形燃烧气化室(8)与喇叭口形气化燃烧室(4)的高度比可为1.2~3∶1,最好为1.2~2∶1。
圆锥形气化室(3)的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为25°~70°,最好为3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大学,未经烟台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56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