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压式离心风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5723.3 | 申请日: | 200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0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林钧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钧浩 |
主分类号: | F04D29/44 | 分类号: | F04D29/44;F04D29/42;F04D29/30 |
代理公司: | 烟台信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露晶 |
地址: | 264002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离心 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压式离心风机,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使用的各种离心风机,吸力小,增压效果比较差,效率比较低,噪音比较大,既不能大幅度节省能源,又不利于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点,而提出一种能使离心风机吸力大,增压效果更好,耗能更少,效率更高,噪音更低的增压式离心风机。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增压式离心风机,包括有风机机壳、风机进风口、风机出风口、叶轮、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其特点是,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设在叶轮出口叶轮轴向后侧,(机体设有跟电机分设在两侧的风机进风口一侧为机体前侧或称轴向前侧,与之相对应的一侧为机体后侧或称轴向后侧,机体其他部件部位称谓依此类推),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跟风机出风口直接连通,跟风机进风口分别设在叶轮轴向两侧,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跟风机进风口径向不直接连通,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由机壳径向内侧壁、机壳径向外侧壁、机壳的一个轴向侧壁三个侧壁组成环形腔道结构形式,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朝向叶轮的一轴向侧面设有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进口,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进口为轴向式,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出口为径向式,风机出风口为径向式。
本增压式离心风机的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设计在叶轮径向后部轴向外侧(垂直于叶轮中轴线的叶轮侧称为叶轮轴向侧壁),而一般传统的离心风机的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都是设在叶轮径向后部叶轮径向外侧。这是增压式离心风机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与传统的离心风机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的根本区别。增压式离心风机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是由机壳径向内侧壁、机壳径向外侧壁和机壳轴向侧壁(一般的是指轴向后侧壁)三个侧壁构成,即由两径向侧壁和一轴向侧壁构成。而一般传统的离心风机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是由一径向侧壁和两轴向侧壁构成的,这是增压式离心风机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与传统离心风机的又一个区别。
增压式离心风机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与一般传统轴流风机和离心轴流风机也迥然不同:传统轴流风机和离心轴流风机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也设在叶轮轴向外侧,但该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不是三个侧壁构成的环形扩压腔道结构形式,而是由两个径向侧壁或一个径向侧壁构成的圆柱筒状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出口又是轴向式的,风机出风口也是轴向式的。
增压式离心风机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可以是单纯的轴向扩张式,即该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从机壳出口处的蜗舌起顺叶轮转向沿轴向逐渐扩张加长、轴向尺寸逐渐加大。一般传统离心风机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则是单纯径向扩张式。
增压式离心风机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可以是单纯径向扩张式,即由机壳出风口处的蜗舌起顺叶轮转向沿径向逐渐扩张加宽,径向尺寸逐渐加大,增压式离心风机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还可以是轴向径向都扩张加长加宽、轴向径向都逐渐加大尺寸,即是组合式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增压式离心风机以上三种结构形式的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中,以单纯轴向扩张加宽式增压效果最好,但是究竟要采用哪种结构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选定。
增压式离心风机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主要功能是汇聚叶轮排出的高速气流,将叶轮排出的气流减速增压。
本发明可以采用离心后流风机的叶轮,离心后流风机叶轮的叶轮叶片的负压隔离壁可以是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其中以机翼形结构形式最好,该结构形式的负压隔离壁阻力小,摩擦损失小,损能少,可以提高风机效率。该结构形式尤其适合中大型离心后流风机多壁叶片结构式叶轮叶片采用。
增压式离心风机采用的离心后流风机叶轮可以设置专用的叶轮叶片轴向出风口,即在叶轮一轴向侧面的叶轮叶片径向后部不设叶轮叶盘或不设负压隔离壁,工作时,令加工后的气流从该出风口沿轴向方向直接被排于叶轮轴向外侧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这种结构形式可以使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径向尺寸任意增大,以适应风机大流量要求。
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设在叶轮轴向外侧,并不是说该气流扩压通道与叶轮轴向正相对,该机壳内侧气流扩压通道的径向外圆尺寸可以和叶轮径向外圆尺寸相等,可以比叶轮径向外圆尺寸大,也可以比叶轮径向外圆尺寸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钧浩,未经林钧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57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处理数据包的设备和处理数据包的方法
- 下一篇:液体容器以及液体容纳体收纳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