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线防振锤检修专用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5930.9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5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苏建军;刘洪正;袁广宏;刘矞;张军;张天河;高森;吕宁;朱涛;冯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建军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H02G7/14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月华 |
地址: | 25002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线 防振锤 检修 专用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线维修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地线防振锤检修专用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为防止高压线在风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对高压线造成损伤,人们在高压线上安装防振锤,但是,防振锤安装一段时后,由于高压线长时间在外力的作用下轻微颤动,因此,一段时间后防振锤会偏离正常的安装位置。人们为了使防振锤起到应有的作用,需定期对防振锤的位置进行调整,而高压线从安全角度考虑,均是高空架设,人们调整防振锤时,需进行高空作业,且需移动到靠近防振锤的位置,人工将防振锤收回,危险性较高,易发生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地线防振锤检修专用工具,它能够代替工作人员将偏离正确位置的防振锤放回原位,无需工作人员在高空中亲身接近偏离位置的防振锤,从而能达到降低工作危险程度,减少事故发生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地线防振锤检修专用工具,包括壳体,壳体内开设内腔,壳体的正面开设线槽,线槽由壳体的正面倾斜向上开设至壳体左右两侧的中部,内腔内安装主动轮和行走电机,行走电机与主动轮连接,内腔内安装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出壳体外,转轴的一端安装挂钩,转轴的外周安装大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小齿轮与旋转电机连接,转轴的外周安装安装套,安装套上分别安装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内腔内安装支架,支架上安装第二行程开关和第一行程开关,内腔内安装电源和控制器,电源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分别与旋转电机、行走电机、第二行程开关和第一行程开关电连接,控制器上安装接收器。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第一防脱挡板和第二防脱挡板,第一防脱挡板和第二防脱挡板的上端分别与壳体铰连。内腔内分别安装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分别位于主动轮的两侧。壳体的上部安装把手。壳体的下部安装下拉环。转轴的另一端安装水平拉环。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它能够在人们遥控下,沿高压线移动到防振锤附近,并将其带回原位,可有效地降低高空作业的难度,大幅提高工作的安全性,能减小事故的发生机率。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线槽的位置和挂钩与转轴间的连接关系。
附图标号说明:1-把手、2-电机罩、3-壳体、4-第一防脱挡板、5-转轴、6-安装孔、7-挂钩、8-下拉环、9-水平拉环、10-高压线、11-线槽、12-第二防脱挡板、13-第二轮轴、14-第二从动轮、15-行走电机输出轴、16-主动轮、17-第一从动轮、18-第一轮轴、19-大齿轮、20-旋转电机输出轴、21-小齿轮、22-旋转电机、23-固定架、24-电源、25-控制器、26-第一行程开关、27-支架、28-接收器、29-第一套、30-第二套、31-第二动触头、32-第一动触头、33-第二行程开关、34-内腔、35-行走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地线防振锤检修专用工具包括壳体3,壳体3内开设内腔34,壳体3的正面开设线槽11,如图1、图2所示,线槽11与内腔34相通,线槽11由壳体3的正面倾斜向上开设至壳体3左右两侧的中部,即线槽11同时开设在壳体3的正面和左右侧面上,以便工作时可将高压线10由线槽11卡入内腔34内。内腔34内安装主动轮16和行走电机35,行走电机35与主动轮16连接,可以如图1所示,行走电机输出轴15上直接安装主动轮16。为保护行走电机35,行走电机35外可安装电机罩2,电机罩2与壳体3制成一体。内腔34内安装转轴5,转轴5的两端分别伸出壳体3外,转轴5的一端安装挂钩7,如图3所示,转轴5的一端设置安装孔6,安装孔6与挂钩7螺纹连接,挂钩7用来勾挂防振锤。当挂钩7勾住防振锤时,为便于将本发明和防振锤一起收回,在转轴5的另一端也可安装水平拉环9,工作人员只需将拉绳安装在水平拉环9上便可将本发明拉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建军,未经苏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59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