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脏高温煤气净化冷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6214.2 | 申请日: | 2008-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0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赵友谊;纪淑芸;刘军;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平县华星热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K1/00 | 分类号: | C10K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辛向东 |
地址: | 256216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煤气 净化 冷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温煤气的净化冷却领域,具体为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的煤气净化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采用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生产煤气,在对高温煤气的净化冷却处理中时,普遍采用的工艺过程分为上下两段煤气的处理工艺,上段煤气的处理工艺过程为:上段煤气→电捕焦油器→间冷器,下段煤气的处理工艺过程为:下段煤气→旋风除尘器→废热锅炉→间冷器,上下段煤气在间冷器汇合后,再进入电捕轻油器,最后经加压机加压输送到用户。该处理工艺存在的缺陷是,在下段煤气的处理过程中采用间冷器循环水洗涤,在此环节产生大量的酚水,需专门配置焚烧炉处理,每千克酚水约需近450Kcal热值才能烧掉,焚烧炉耗用燃料大,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并且有些厂家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环境保护留下一个很大隐患,并且间冷器间冷用循环水冷却需要大面积的冷却水池,增加了土建施工和土地的投资,在夏季炎热地区还需增设冷却塔,增加了设备运行和保养费用。该工艺得到的煤气中水分含量高,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使得在输送管道中凝结出大量污水,给管理带来不便,并且使煤气燃烧器的能力降低,单位时间供给窑炉的总热量降低,影响炉温以及升温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的煤气净化冷却方法,该工艺方法降低了酚水排放量,土建施工无需洗涤水、循环水池,节约煤气站的占地面积50%,并且得到的煤气的酚水含量低,煤气质量好。
本发明的煤气净化冷却方法,包括上段煤气净化冷却工艺和下段煤气净化冷却工艺。
其中上段煤气净化冷却处理过程是,由煤气发生炉出来的80~120℃左右的煤气先进入电捕焦油器,脱除重质焦油(重质焦油的一般热值可达8200大卡/kg以上),其中重质焦油的产量因煤种不同而不定,一般为原煤总量的2~3.5%,是优质化工原料或燃料;经初步脱焦油后的上段煤气接着进入立式低温煤气超速导向换热器,在该立式低温煤气超速导向换热器内煤气被冷却至35~45℃;被冷却后的上段煤气再进入二级电捕轻油器,煤气中的轻焦油雾滴及灰尘被极化,汇集到极管管壁,自流至轻油罐,轻焦油的组份相当于重柴油。
由煤气发生炉出来的上段煤气的温度为80~120℃左右,可以通过调节加煤量和下段煤气产量来实现。
其中下段煤气净化冷却处理过程是,由煤气发生炉出来的下段煤气先进入旋风除尘器被离心除尘,除尘后的温度在350~400℃;然后进入立式高温煤气超速导向换热器进行冷却,温度降至100~200℃;再进入风冷器,被冷却至80~120℃;出来的煤气再与上段煤气混合进入立式低温煤气超速导向换热器,温度被降至35~45℃;接着进入二级电捕轻油器,再一次脱油、除尘,得到的冷净煤气到低压总管经加压机加压后,通过煤气管道进入窑炉,供用户使用。
上述的立式高温煤气超速导向换热器和立式低温煤气超速导向换热器是立式超速导向换热器,其结构为,它包括立式箱体,箱体由隔板分为左、右两个独立的腔体,分别为冷却腔和煤气腔,隔板上固定安装有换热管组,换热管的一端位于冷却腔内,另一端端位于煤气腔内,冷却腔设置有进口和出口,煤气腔设置有煤气进口和煤气出口。
上述箱体的底部固定有与煤气腔相通的落灰管。由于煤气在冷却降温的过程中,会清除煤气中的部分杂质和焦油,因此在煤气腔的下部设置有落灰管,为了防止煤气泄漏,可以将落灰管采用液封等方式密封。
为了增加换热速度,换热管轴线与隔板所在平面不垂直。在这种情况下换热管内的介质可以更快的运动,增强换热效果。
为了进一步增加传热速度,所述换热管的两端为半球形。
此外,箱体上设置有加强板,加强板具体可以采用槽钢,槽钢与箱体焊接固定。
为了使热交换充分,煤气进口位于箱体上部,煤气出口位于箱体下部,冷却腔的进口位于冷却腔的下部,出口位于冷却腔的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平县华星热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邹平县华星热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62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