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动带气动膨胀鼓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6741.3 | 申请日: | 200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9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邹维涛;李志洋;王顺功;修博;韩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信森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29/10 | 分类号: | B29D29/1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静毅 |
地址: | 2661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带 气动 膨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动带加工设备附件,具体的讲是一种传动带气动膨胀鼓。
背景技术
现有传动带加工膨胀鼓的胀缩采用手动调节,膨胀鼓是通过螺栓与传动动力的主轴连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02251904.1《膨胀鼓》公开的膨胀鼓技术是“使用时,手动控制调整螺母,推动杆会移动,并通过方健带动滑动轴移动,滑动轴移动会推动铜滑块顶起膨胀块,达到膨胀目的。”该技术中膨胀鼓的膨胀力量不易控制,同一批次的生产中,膨胀鼓的胀紧力不稳定,影响产品加工质量,而且操作强度大,一种替代单纯的手动胀缩、维持张力稳定的膨胀鼓,在行业里多有探索,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01261917.5《橡胶传动带成型切割机》仅仅公开了“用手转动尾架手柄,膨胀鼓内的转轴转动,带动膨胀鼓内的传动轴转动,使膨胀鼓向外扩张,达到膨胀鼓面与胶带坯筒内孔接触,然后通过膨胀鼓内的气缸,推动活塞移动,达到进一步扩张,胀紧胶带坯筒”的设想,而没有公开具体的可以实现的技术方案;上述两份专利中,都是膨胀鼓的法兰盘通过螺栓与主轴连接,其连接麻烦、费力费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膨胀鼓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替代单纯的手动胀缩、维持张力稳定的传动带气动膨胀鼓。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传动带气动膨胀鼓,包括带有外梁板的膨胀鼓,传动丝杆的一端与丝母轴内孔丝母配合,其特征在于传动丝杆的另一端连接气缸,丝母轴外圆周面与支承轴内孔滑动配合,该丝母轴与支承轴滑动配合部分和支承轴内孔的轴肩之间留有丝母轴前后移动的空间,转轴连接丝母轴后端,传递扭矩,且能沿丝母轴滑动,丝母轴与转轴之间有弹簧。
丝母轴与支承轴内孔滑动配合部分与支承轴内孔的轴肩之间留有丝母轴前后移动的空间,使气缸活塞能带动传动丝杆、丝母轴前后同步移动,实现气动胀缩膨胀鼓的目的;转轴可以带动丝母轴转动,实现手动操纵胀缩膨胀鼓的目的;转轴可沿丝母轴轴向滑动,使气缸向前拉动传动丝杠、丝母轴时,弹簧能固定转轴的位置。
丝母轴是通过其上的一对角接触轴承外圈与支承轴内孔滑动配合,该内孔的轴肩与前面的角接触轴承外圈前端面留有丝母轴前后移动空间。丝母轴连接角接触轴承内圈,可以转动,角接触轴承外圈与支承轴内孔滑动配合,丝母轴可以在留有前后移动的空间内作轴向滑动。
丝母轴上的螺母锁紧角接触轴承内圈后端面,支承轴内孔固定连接轴套,轴套后端、转轴的轴肩、支承轴的后端接触后支承座前端面,轴套的前端面能够接触角接触轴承外圈后端面,螺母与转轴之间有弹簧。轴套限制了丝母轴后移的位置,气缸向前拉动传动丝杠、丝母轴时,弹簧使转轴的轴肩保持接触支承座前端面。
外梁板呈长条状,每根外梁板的轴向槽里固定至少一个滑块,沿滑座斜面开有T形槽,滑块的下部与T形槽滑动配合。
每根外梁板的轴向槽里固定两个滑块和一个挡板,前面的滑块与支承轴轴肩接触,挡板与后支承座接触。
膨胀鼓前端的前接头与输入动力的主轴内孔滑动配合,主轴后端的齿圈与膨胀鼓上的齿圈啮合,气源连接管I和气源连接管II位于主轴的中心,一端连接旋转接头,另一端分别与前气口和后气口密封配合。前气口和后气口分别连通活塞前、后的缸体内腔。主轴支承膨胀鼓,齿圈传动动力。
本发明的优点是气动操纵传动丝杆、丝母轴前后移动实现膨胀鼓的胀缩,通过控制气压、流量可以柔性驱动膨胀鼓,精确控制膨胀鼓的胀紧力量和外径,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低,产品质量得到保证。角接触轴承可承受径向和轴向的联合载荷。转轴与气缸配合使用,仅需在较小的范围内气动控制膨胀鼓的膨胀,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发明既可以是法兰盘与主轴连接的气动膨胀鼓,还可以是与主轴内孔配合、齿圈传动动力的气动膨胀鼓。与主轴内孔配合、齿圈传动动力的气动膨胀鼓和主轴的连接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信森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信森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67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聚磷酸酯的制备
- 下一篇:竹叶绿茶泡腾片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