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泥沙质池塘刺参生态调控养殖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16993.6 申请日: 2008-06-27
公开(公告)号: CN101305696A 公开(公告)日: 2008-11-19
发明(设计)人: 张士华;刘艳春;王法琴 申请(专利权)人: 张士华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A01K63/00;A01K63/04;A23K1/18;E02D17/20
代理公司: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侯华颂
地址: 257091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泥沙 池塘 刺参 生态 调控 养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沿海泥沙质池塘刺参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背景

刺参作为海参的一种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海产品。目前天然产量很少,由于其生态特性导致其自然分布和养殖区域狭小,过去养殖池塘只建在岩礁岸边或海流畅通的砂石岸边,同时,由于养殖区域的狭窄使得养殖池塘密度过大,导致了近年病害较多,刺参养殖的产量、质量、效益都大幅下滑,严重影响着刺参养殖业的发展。

然而,我国却有着大量的泥沙质海岸和滩涂,由于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多年来一直是海参养殖的“禁区”,突破这个“禁区”,开展泥沙质池塘海参养殖,是当前海参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对海参生态生活特性的研究,在沿海沿岸泥沙质土地上,开挖池塘,采取池坝护坡、池底硬化、建造人工参礁、配套蓄水沉淀池等措施,移植川蔓藻和藻钩虾,增殖底栖硅藻,养殖适量的杂色蛤、文蛤或扇贝改善水质,适当混养对虾,创造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建立以天然饵料为主的泥沙质池塘刺参生态调控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池塘设置、参礁设置、池塘消毒、进水控制、饵料培植、参苗投放和养殖管理。所述的饵料培植是在4-5月份进行,包括(1)池塘前期进水深度0.8-1m高度内移植底栖硅藻,每亩可移植5-10L的藻液,(2)川蔓藻和藻钩虾的移植,川蔓藻按每平方m5-15株的数量连根拔起整体移植,川蔓藻移植后,可按每亩1.5-3kg移植藻钩虾,(3)混养贝类生物,(4)向池塘补水至3-4m深,在6-7月份,按照500-1500尾/亩投放对虾。

本发明在重点解决生态饵料问题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如下的配套技术方案,包括:

池塘设置为面积20-50亩的长方形,池深3.0m-3.5m,坡比1∶1.5-1∶2.5。进排水闸门分设,池底从进水口向排水口倾斜,坡降水平高度为20-45cm,池底先用机械碾压,压实后再用水辄,水辄的过程是进水-浸泡-排水-暴晒,连续2-3次,直至池底的硬度达到参礁不下陷、海参苗不能钻入为准。池塘设置过程中池坝护坡方案包括下列方式中的一种:(1)石块护坡采取挖池修坡-机械轧坡-机械夯实-石块砂浆衬砌-水泥砂浆勾缝,池塘四周起埂20cm;(2)水泥板护坡采取挖池修坡-机械轧坡-机械夯实-铺设土工布-水泥砂浆铺设水泥板-水泥砂浆勾缝,在铺设水泥板前池坝下方先用石块衬砌墙做基础,池塘四周起埂20cm;(3)砖护坡采用挖池修坡-机械轧坡-机械夯实-铺设土工布-水泥砂浆铺设砖抹平,池坝结构基本同水泥板护坡;(4)高密度塑料胶布膜护坡采取挖池修坡-机械轧坡-机械夯实-铺设高密度塑料胶布膜。

参礁设置包括石块造礁、瓦片造礁、空心砖造礁、钢网结构造礁或编织袋造礁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石块造礁是用10-20kg重的石块按条状排列或堆状排列或二者组合排列的方式摆放,其中条状排列是沿进排水方向设置,顶宽0.5-1m,底部宽1-2m,高0.5-1m,行距2-4m,长度视池长而定,并设间断,堆状排列是每堆0.8-1.5立方米石块,堆距1-2m,行距2-4m,石块总用量控制在80-100立方米/亩;所述的瓦片造礁为每3片为一组,将瓦片长边依次对接,捆扎成一个三角棱体,摆成条状,高度为2-4层,上层加盖一层瓦片,横向摆放,孔与进排水方向平行,每亩用瓦片4000-6000片;所述的空心砖造礁上下可排成2-4层,每亩方300-500块,覆盖池底面积的1/3-1/2;所述的钢网结构造礁采用注塑钢条搭建成三角形楞架,外敷8-10目无结聚乙烯网片,网片底面上提,使网片之间形成两层25-35°夹角,每个长50-80cm、高30-50cm、宽30-40cm,设置顺池塘进排水方向呈条状布设,每亩设置100-120个;所述的编织袋造礁采用直径40-60cm、长120-180cm的编织袋,每4-6个编织袋为一组,每个编织袋装沙土5-20kg,将上口扎紧后,固定在木桩或水泥桩上,然后将装有沙土的一端向外拉紧,摆成梅花状,每亩设置50-60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士华,未经张士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69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