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间注钆示踪用中子伽马测井仪进行过环空测井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7705.9 | 申请日: | 200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0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庞巨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10065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间注钆示踪用 中子 测井 进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间注钆示踪用中子伽马测井仪进行过环空测井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井间示踪测试是向注入井中注入能够与已注入的流体相溶、溶解了示踪剂的携带流体段塞,跟踪已注入的流体,然后再用同样的流体驱替这个示踪剂段塞,从而标记已注入流体的运动轨迹。这种利用示踪剂跟踪注入流体在油层中运动状况,通过在生产井上检测示踪剂的开采动态特征,研究油层特性和开采动态的方法就是井间示踪技术。它是一种直接测定油层特性的方法,生产井检测到的示踪剂浓度突破曲线,反馈了相关油层特性及开采现状的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示踪剂在采油井中的开采动态(示踪剂的浓度与累积产水量的关系曲线),如示踪剂在生产井的突破时间,峰值的大小及个数、相应注入流体的总量、采出的示踪剂数量等参数,进一步研究和认识注入流体的波及状况及其运动规律和油藏的非均质特性。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制定可行的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调整措施。
一些油田进行了井间“分层示踪”监测,实际上是在注入井采用分层注入管柱完成了II、III两层示踪剂的注入,一口井要分层注入多种示踪剂,其筛选原则除了常规要求以外,还需符合如下要求:(1)多种示踪剂之间不发生反应;(2)多种示踪剂可同时分析,互不干扰;(3)注入量少,施工方便。这样的“分层示踪”,实际很难达到分层研究各层位的具体参数,因为最后都是在各采油井上采集携带示踪剂水样品,无论示踪剂在哪层注入,进入地层后示踪剂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机理,同注入流体一样受对流作用和水动力学弥散作用控制。对流作用是受达西定律支配的流体整体运动,这种流动是由作用于油层上的压力梯度产生的,油藏的这种压力梯度是由注采井间的压力差,或流动着的流体密度差而建立起来的,对流作用主要取决于油层的性质、井网的形状和操作条件。流体的水动力学弥散由两部分组成:分子的扩散和机械弥散。分子的扩散产生于两种流体之间所建立的组份浓度梯度,它与流动速度无关,而机械弥散则是流体质点在多孔介质中迂曲的孔道中运动的结果。只要有通道示踪剂会在各个层位分布。即使采用不同的示踪剂,也无法进行分层检测。
但是这样的采样测量方法,井间示踪测试从示踪剂的选择、用量设计、示踪剂的布局、示踪剂的注入、示踪剂的监测(采样频率、样品分析),直至最终结果的解释(定量或定性解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井间示踪技术体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殃及井间示踪测试资料的可靠性。某些油田就是由于在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导致示踪方案失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国内外都有这样的教训。更重要的是不知道示踪剂峰值由哪些层位的贡献,其贡献大小,即不知道沿井深度的分布。不知道各深度地层示踪剂对峰值的贡献分额,不能对各地层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井间注钆示踪用中子伽马测井仪进行过环空测井的方法,该方法能分析出各深度储层示踪剂对峰值的贡献分额,对各储层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间注钆示踪用中子伽马测井仪进行过环空测井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元素钆的络合物三氟三乙二胺合钆络合物Gd(en)3F3即Gd(H2N-CH2-CH2-NH2)3F3作为示踪剂;
(2)在井场调均匀三氟三乙二胺合钆络合物水溶液,使溶液中钆浓度为0.25%~5%;
(3)按常规中子寿命测井的施工方法,在注水井下十字叉管柱或单流阀管柱,将步骤(2)中调匀的络合物溶液注入注水井中;
(4)在井组各采油井地面产出液中采集产液样品,用质谱法测定所述样品中的钆含量;
(5)在钆没有到达油井前,先采用过环空中子伽马测井仪对油井进行一次过环空测井,获得测井基线;当步骤(4)中的采出液样品中钆的含量有上升趋势时,采用过环空中子伽马测井仪每间隔一天对油井进行一次过环空测井;
(6)根据步骤(5),由过环空测井结果得到油井各储层中子伽马计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再根据所述变化曲线求得各储层的含水饱和度,从而确定储层井间连通性和剩余油饱和度;由测井曲线求得剩余油饱和度的纵向分布;各储层井间连通性和剩余油饱和度的水平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77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轴承装配机
- 下一篇:一种可隔离拉压力与扭矩相互影响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