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明胶生产过程中中和工序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7858.3 | 申请日: | 2008-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8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沈国敏;曹洁;董瑞洪;任旭鹏;郑玉峰;姚斌;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F3/00 | 分类号: | C09F3/00;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明胶 生产过程 中和 工序 自动化 控制系统 | ||
1.明胶生产过程中中和工序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和工序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有中和池(14),中和池(14)内设置有压缩空气管道(10),酸度调节阀(1)、净化水进水阀(3)、液位传感器(7)、PH传感器(8)和浊度传感器(9)对应设置在中和池(14)上,退酸复用水池(4)通过退酸复用水泵(5)和退酸复用水阀(6)与中和池(14)相连通,电磁阀(2)与压缩空气管道(10)相连通,退酸复用水池(4)通过退酸复用排水阀(12)与中和池(14)相连通,中和复用水池(13)通过中和复用排水阀(11)与中和池(14)相连通,所述的中和工序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包括有PLC控制单元和实现中和控制的计算机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胶生产过程中中和工序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PLC控制单元由第一PLC机架(16)和第二PLC机架(18)组成;第一PLC机架(16)通过交换机(17)与中和上位机(15)相连;第一PLC机架(16)上设有数字量反馈信号输入模块DI和模拟量反馈信号输入模块AI,第二PLC机架(18)上设有数字量控制信号输出模块DO,第一PLC机架(16)与第二PLC机架(18)通过其上的接口模块IM365经通信线缆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胶生产过程中中和工序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实现中和控制的计算机系统的中和工序的加酸控制流程为:
A、通过中和工控上位机界面设定相关参数,包括:PH上限、下限,液位上限、下限,浊度标准,循环次数,搅拌时间,进水类型、排水类型;然后通过操作台启动中和PLC控制系统自动运行;
B、根据上位机设定的参数打开退酸复用进水阀、退酸复用水池泵;
C、判断是否达到液位上限,若到则执行下一步,若未到则继续加水继续进行判断;
D、关闭相应的退酸复用水池泵、退酸复用进水阀;
E、启动定时器,打开电磁阀进行空气搅拌,根据中和工控上位机设定的开度打开酸调节阀;
F、判断PH值是否达标,若PH值达标则关闭酸调节阀和搅拌结束加酸过程,若PH值未达标则进入下一步;
G、判断浊度值是否达标,若浊度值到达则转到I步骤;若浊度值未到达则进入下一步;
H、判断搅拌时间是否到指定时间,若搅拌时间未到则转到F步骤,若搅拌时间到则进入下一步;
I、关闭酸调节阀和搅拌电机;
J、打开相应的中和复用排水阀;
K、判断是否达到液位下限,若到则关闭中和复用排水阀,若未到则继续排水并继续进行判断;
L、判断循环次数是否到,若未到则转上面A步骤,若到则结束中和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胶生产过程中中和工序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实现中和控制的计算机系统的中和工序的退酸控制流程为:
A、通过中和工控上位机界面设定相关参数,包括:PH上限、下限,液位上限、下限,浊度标准,循环次数,搅拌时间,进水类型、排水类型;然后通过操作台启动中和PLC控制系统自动运行;
B、根据上位机设定的参数打开净化进水阀;
C、判断是否达到液位上限,若到则执行下一步,若未到则继续加水继续进行判断;
D、关闭净化进水阀;
E、启动定时器,打开电磁阀进行空气搅拌;
F、判断PH值是否达标,若PH值达标则搅拌结束退出退酸过程,若PH值未达标则进入下一步;
G、判断浊度值是否达标,若浊度值到达则转到I步骤;若浊度值未到达则进入下一步;
H、判断搅拌时间是否到指定时间,若搅拌时间未到则转到F步骤,若搅拌时间到则进入下一步;
I、关闭搅拌电机;
J、打开相应的退酸复用排水阀;
K、判断是否达到液位下限,若到则关闭退酸复用排水阀(12),若未到则继续排水并继续进行判断;
L、判断循环次数是否到,若未到则转上面A步骤,若到则结束退酸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785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