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管校直机的形状精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8013.6 | 申请日: | 200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4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陈庆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3/00 | 分类号: | B21D3/00;G01B21/24;G01B21/20;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董 斌 |
地址: | 73005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校直机 形状 精度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管制造过程中其形状精度的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校直机的形状精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大直径钢管的生产工艺中有一种工艺方法是:利用专用的折弯机将钢板逐段压弯,形成一个有开口的近似圆形。然后对开口进行焊接,从而形成封闭的圆形。但是这样成型的焊管其形状精度比较低,因此,需要后续的整形工序。整形工序包括两个内容:不圆度方面的精整工序和直线度方面的校直工序。现有的生产工艺中,校直工序依靠专门的校直机对钢管进行校直。校直机具备驱动被校直钢管进行圆周运动的功能;校直用的压头安装在龙门架上,龙门架可以沿被测钢管的轴线运动,在钢管弯曲变形的高点对钢管实施校直。
但是,被校直钢管的弯曲程度,也就是大直径钢管直线度和圆度的检测一直是困扰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对于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管的直线度、圆度的在线实时检测国内外至今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大都采用目测和拉线法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精度和效率低,不利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而且检验人员近距离接触大型钢管成型设备,也带来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原来的校直机上设计制造一台自动化在线检测系统,又不对校直机作重大的改动,这样对于提高效率和加工精度来说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钢管校直机的形状精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从而有效克服了背景技术所述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钢管校直机的形状精度检测系统,包括有在所述的钢管校直机输送端设有旋转托辊2和龙门架15,旋转托辊2与第一步进电机1相连,旋转托辊2上设有被测钢管3,龙门架9通过丝杠螺母机构与第四步进电机8相连接;其特点是还包括有在所述的龙门架9的下端设有传感器固定板5,传感器固定板5设有传感器4,传感器固定板5上设有第二步进电机6和第三步进电机7,所述的第一步进电机1、第二步进电机6、第三步进电机7和第四步进电机8分别与伺服电机驱动器9相连,伺服电机驱动器9与数据采集及处理装置相连;所述的传感器4与限为开关15相连,限为开关15通过接线端子14与相连,接线端子14通过信号调理电路13与数据采集及处理装置相连。
所述的钢管校直机的形状精度的检测方法的步骤为:
(1)、由数据采集及处理装置的计算机向系统发送指令;
(2)、步进电机开始运转,带动钢管和位移传感器分别作旋转和轴向运动;
(3)、传感器按照数据采集及处理装置的计算机设定的采样频率和采样点在钢管外表面采集一定的数据,并放入数据缓冲器;
(4)、判断如果没采集完,就返回第(2)步;如果数据采集完毕,就令计算机对采集到的数据,采用步域三点算法和数学模型分析数据,得出钢管形状参数;并做出相应的曲线或模型图,用于钢管的具体分析,也可以对数据显示、打印;
(5)、根据计算机得出的参数,计算机调用参数库对比数据,发送指令到校直机;
(6)、校直机根据参数库指令参数对钢管实施自动化的校直动作;
(7)、对校直后的钢管进行自动检测,如果不合格,则返回到第(1)步,如果合格,则结束检测。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所述的钢管校直机的形状精度检测系统,安装到现有的校直机上,从而实现了对钢管的形状精度数字化检测;检测精度可以达到0.01mm;检测钢管的尺寸范围为:Φ360~Φ1460,长度:8000~12000mm;具有数据处理,反馈控制的功能;该数字化检测系统为用户提供参数库,用户可以在使用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校直优化数据库,从而最终实现校直机的全数字化智能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检测系统方案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检测系统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检测系统结构示意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检测系统流程图。
附图中:1.第一步进电机,2.旋转托辊,3.被测钢管,4.传感器,41.第一传感器,42.第二传感器,43.第三传感器,44.第四传感器,45.第五传感器,46.第六传感器,5.传感器固定板,6.第二步进电机,7.第三步进电机,8.第四步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80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