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温炉用炭/炭板材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8307.9 | 申请日: | 200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9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青华;肖志超;侯卫权;苏君明;彭志刚;刘江平;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83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100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炉用炭 板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炉用炭/炭板材的制备方法,属于高温炉用热场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温炉作为粉末冶金等传统工业领域、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及国防工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温炉中热场材料部分多采用石墨作为功能、结构件,但传统的石墨材料具有强度低、热膨胀系数较大、使用寿命较低、尺寸有限等原因,而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科技的进步,致使高温炉等专用设备对材料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大尺寸(幅宽>1m)、寿命长、灰分低、力学性能优异的炭/炭复合材料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石墨材料。
目前,国内的高温炉,尤其是专用设备,采用的大尺寸炭/炭板材基本依赖进口,货源供应难以保证,急需一种工艺简单、低成本的炭/炭板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低成本的高温炉用炭/炭板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由于采用炭布叠层压制工艺,制得的炭/炭板材具备一系列的优势,如平面内的抗拉强度较高,尺寸基本不受限制,具有优越的性价比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温炉用炭/炭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炭布经浸胶机浸渍树脂后或手工刷胶后,在平板模具上逐层铺制,经压机压制固化,制成炭/树脂板;
(2)将炭/树脂板材置于炭化炉中进行N2保护下的炭化处理,将树脂基体转化成树脂炭,使树脂板转变成炭/炭制品;
(3)将炭化完的炭/炭制品在高温热处理炉经过高温热处理;
(4)高温热处理后的炭/炭制品按相应图纸机械加工后,制成高温炉用炭/炭板材。
上述步骤(1)中所述炭布采用粘胶丝基、沥青基或聚丙烯腈基炭纤维编织而成,炭布类型分为平纹、斜纹或缎纹,丝束为3K~24K,采用树脂为耐高温酚醛树脂,胶含量控制在30~60%,压制压力0.5~3MPa,固化温度为150~220℃,压制固化后炭/树脂板密度≥1.41g/cm3,其中K代表丝束千根数。
上述步骤(2)中所述炭化温度为600~1000℃,炭化后炭/炭制品密度≥1.35g/cm3。
上述步骤(3)中所述高温热处理的温度为1600~2500℃,热处理后炭/炭制品密度≥1.25g/cm3。
上述步骤(4)中机械加工后即制得的高温炉用炭/炭板材的尺寸为:长≤1.7m,宽≤1.7m,厚为1~10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浸胶机浸渍树脂或手工刷胶,压制固化成型后进行炭化和高温热处理,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可在1~2月内提供批量产品;
(2)根据高温炉的技术条件,采用1600~2500℃范围内合适的温度热处理,可得到满足不同技术条件的系列化产品;
(3)本发明制备的产品的尺寸大、范围广,如下:长≤1.7m×宽≤1.7m×厚1~10m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3K粘胶丝基平纹炭布经浸胶机浸渍树脂,胶含量为30wt%左右;
(2)在平板模具上逐层铺制,压机压制固化,压力0.5MPa,固化温度为150℃左右,制成密度1.42g/cm3的炭/树脂板;
(3)将炭/树脂板材置于炭化炉中进行N2保护下的炭化处理,其温度为600℃,将树脂基体转化成树脂炭,使树脂板转变成炭/炭制品,密度为1.36g/cm3;
(4)将炭化完的炭/炭制品在高温热处理炉置于热处理炉中,其温度为1600℃,保温2小时,测试制品的性能如下:密度为1.27g/cm3,弯曲强度为92MPa,层间剪切强度为7.1MPa,总灰分为3100ppm;
(5)高温热处理后的炭/炭制品经机械加工后,产品的尺寸为1.0m×1.0m×1.0mm。
实施例2
(1)12K沥青基斜纹炭布经浸胶机浸渍树脂,胶含量为45wt%左右;
(2)在平板模具上逐层铺制,压机压制固化,压力1.5MPa,固化温度为180℃左右,制成密度1.47g/cm3的炭/树脂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83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电池低压检测电路
- 下一篇:一种纳米磷酸亚铁锂的低温水热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