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栅极控制变容管结构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8719.2 | 申请日: | 200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1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丁国华;周烨;贺洁;胡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硅动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93 | 分类号: | H01L29/93;H01L21/329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028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栅极 控制 变容管 结构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栅极控制变容管结构,其特征是:在埋层(10)的上面有外延(8);在外延(8)内的上部有P型阱区(6);在P型阱区(6)的上部有P+离子注入(12),并且从P+离子注入(12)需要引出的地方有合金引出(11’),该合金引出(11’)作为基准电位(3)的输入端;在P型阱区(6)的表面生长出栅氧化物(9)和场氧化物(5’),并且在栅氧化物(9)和场氧化物(5’)的上面生长覆盖物栅多晶(4);在对应于场氧化物(5’)正上方的栅多晶(4)处形成合金引出(11”),作为变容管电容(1)的控制端;在对应于埋层(10)边缘处的外延(8)内有深磷(7),并且深磷(7)的下端与埋层(10)相连;从深磷(7)的上端需要引出的地方有合金引出(11),作为电源端(2);在栅多晶(4)和合金引出(11、11’、11”)以外的外延(8)的上表面覆盖有场氧化物(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栅极控制变容管结构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在埋层(10)生长完毕后,生长出外延(8);在外延(8)中形成P型阱区(6);在P型阱区(6)中形成P+离子注入(12),并且从P+离子注入(12)需要引出的地方形成合金引出(11’),作为基准电位(3)的输入端;在P型阱区(6)的表面生长出栅氧化物(9)和场氧化物(5’),并且在栅氧化物(9)和场氧化物(5’)的上方生长覆盖物栅多晶(4);在场氧化物(5’)正上方处的栅多晶(4)处形成合金引出(11”),作为变容管电容(1)的控制端;埋层边缘处的外延(8)内形成深磷(7),并且深磷(7)与埋层(10)相连;从深磷(7)需要引出的地方形成合金引出(11),作为电源端(2);在栅多晶(4)和合金引出(11、11’、11”)以外的上表面覆盖场氧化物(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硅动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硅动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871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