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围网高效生态养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9139.5 | 申请日: | 2008-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5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周福元;朱国平;陈耀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滆湖渔业协会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61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围网 高效 生态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围网养殖方法,特别是一种围网高效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围网养殖因其渔业利用方式简捷、高效而备受青睐,目前,国内外围网养殖品种大多以吃食性鱼类为主,养殖过程不断向水体投入饲料、饵料或肥料,围网养殖发展过度,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而污染水体,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方法问题是:解决现有的以吃食性鱼类为主围网养殖造成水质富营养化、生态平衡失调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围网高效生态养殖方法,它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投放饲料、饵料或肥料数量很少,能充分利用水体自然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益,达到降低养殖成本,减少水体污染,提高水产品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方法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方案是:一种围网高效生态养殖方法,采用三层立体混养,上层水体中投放花白鲢,主要摄食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中层水体中投放太湖白鱼或赤眼鳟,主要摄食水体中的野生鱼虾,再投放鲴鱼,摄食网衣上附着的藻类和底层的有机杂物,起到水体“清道夫”的作用;下层水体中投放季郎鱼、长江鮠鱼或黄颡鱼,再投放鳖,主要摄食昆虫、甲壳类等底栖动物。
为充分利用水体自然资源,降低养殖成本,减少水体污染,提高水产品品质,所述的上层水体中的花白鲢的投放量为每亩投放规格为10~20尾/公斤的花白鲢30~40公斤;所述的中层水体中鱼的投放量为每亩投放10~15厘米的太湖白鱼30~50尾或者40~60克的赤眼鳟30~50尾,再投放10~15厘米的鲴鱼80~120尾;所述的下层水体中鱼的投放量为每亩投放8~10厘米的季郎鱼180~220尾或者100~150克的长江鮠鱼40~60尾或者8~12厘米的黄颡鱼80~120尾,再投放100~200克的幼鳖30~50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围网高效生态养殖方法,根据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鱼的食性和生活习性,选择鱼种及适当的放养密度,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投放的饲料、饵料或肥料很少,充分利用水体自然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益,减少了水体污染,水产品的养殖成本低,水产品品质高,经济效益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捕捞村滆湖围网养殖示范区,养殖面积300亩,在上层水体投放规格为10~20尾/公斤的花白鲢10500公斤;在中层水体中投放12厘米左右的太湖白鱼12000尾,投放10厘米左右的鲴鱼30000尾;在下层水体中投放8~10厘米的季郎鱼60000尾,100~200克的幼鳖12000只。
实施例2: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牛塘镇塘口村滆湖围网养殖示范区,养殖面积200亩,在上层水体投放规格为10~20尾/公斤的花白鲢7000公斤;在中层水体中投放50克左右的赤眼鳟8000尾,投放10厘米左右的鲴鱼20000尾;在下层水体中投放8~10厘米的黄颡鱼40000尾,100~200克的幼鳖8000只。
实施例3: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寨桥滆湖围网养殖示范区,养殖面积100亩,在上层水体投放规格为10~20尾/公斤的花白鲢3500公斤;在中层水体中投放12厘米左右的太湖白鱼4000尾,投放10厘米左右的鲴鱼10000尾;在下层水体中投放100~150克左右的长江鮠鱼5000尾,100~200克的幼鳖4000只。
渔业管理委员会定期对上述实施例的各围网养殖示范区的鱼和鳖的长势进行监测,结果显示鱼和鳖的长势良好,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向水体中投放饲料、饵料或肥料很少,能充分利用水体的自然资源,不仅降低了水产品的养殖成本,而且提高水产品品质。环境监测中心定期对该养殖示范区进行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水质逐步好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滆湖渔业协会,未经常州滆湖渔业协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91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几何攻击的实时视频水印方法
- 下一篇:电子照相感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