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磁力泵或屏蔽泵上的隔离套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9563.X | 申请日: | 2008-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5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蔡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国华 |
主分类号: | F04D29/02 | 分类号: | F04D29/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400江苏省太仓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磁力泵 屏蔽 隔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力泵或屏蔽泵,尤其涉及各种磁力泵或屏蔽泵上的隔离套。
背景技术
磁力泵主要由泵头、磁力驱动装置和其它零部件共三部分组成。其中泵头部分主要由叶轮、泵体(压水室)、轴承、轴套、泵盖、泵轴等零件组成;磁力驱动装置部分主要由内磁转子、外磁转子、隔离套等部件组成:其它零部件主要包括托架、底座、电机、中间轴承体和联轴器等。在电机轴上装有圆筒形的外磁转子,在其内侧圆柱面上均匀密排着N.S极相间排列的外磁钢(永磁体)。在泵轴的右端也装一个圆筒形的内磁转子,在其圆柱外表面上同样均匀密排着N.S极相间排列的内磁钢(永磁体)。在内、外磁转子之间设置有隔离套,隔离套紧紧固定在泵盖上,将被抽送的介质以静密封的形式密封在泵体内,故介质不会外泄。当电机带动外磁转子旋转时,由于永磁体的吸斥作用,带动内磁转子同步旋转,因为叶轮与内磁转子连成一体,从而叶轮也就和内磁转子一起旋转因而达到输送液体的目的。
屏蔽泵是由离心泵和电动机同轴构成,其泵和电机都装在一个密封腔内,电机是特制的,屏蔽泵的泵和电机联在一起,电机的转子和泵的叶轮固定在同一根轴上,利用屏蔽套将电机的转子和定子隔开,转子在被输送的介质中运转,其动力通过定子磁场传递给转子从而达到输送液体的目的。
由上可知,在磁力泵和屏蔽泵上都应用有隔离套(屏蔽套),它是防止磁力无接触传动泵体内的介质向外泄漏的关键部件,而磁力泵或屏蔽泵主要应用在化工、石化、医药等行业输送易燃、易爆、易挥发、有毒、有腐蚀以及贵重液体,因此对隔离套的耐腐蚀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磁力泵或屏蔽泵上的隔离套,分为非金属与金属的两种。非金属的隔离套如陶瓷、玻璃钢、搪瓷、石墨、塑料等材料制成的隔离套,其虽然电阻率高,如应用在磁力泵上,磁力泵的外磁钢带动内磁钢旋转产生的涡流就小,泵的工作效率就高。但是非金属隔离套承压能力较低,仅限于在低压状态下使用。而采用金属隔离套,如目前普遍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成的隔离套,该种隔离套虽然承压能力较高,但是其存在着电阻率低,泵的效率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阻率高、耐腐蚀的隔离套。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磁力泵或屏蔽泵上的隔离套,所述的隔离套采用哈氏合金材料制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哈氏合金为镍-铬-钼合金。
作为改进的方案,所述的哈氏合金为镍-钼合金。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所以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隔离套采用哈氏合金材料制成,由于哈氏合金的电阻率较高,将其制成的隔离套应用在磁力泵或屏蔽泵上,其导磁量小,因此产生的涡流较小,从而泵消耗的功率较小,且哈氏合金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因此将其制成的隔离套应用在磁力泵或屏蔽泵上,可使得泵的应用场合进一步得以扩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磁力泵的剖视图:
附图2为屏蔽泵的剖视图;
其中:1、支架;2、传动轴;3、外磁转子;4、内磁转子;5、隔离套;6、泵轴;7、叶轮;8、泵壳;
4’、转子;5’、隔离套;6’、泵轴;7’、叶轮;8’、泵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磁力泵,包括支架1、可转动设置在支架1内部的传动轴2、固定设置在传动轴2上的外磁转子3、与外磁转子3同心设置并可在外磁转子3磁力驱动下转动的内磁转子4、设置在外磁转子3与内磁转子4之间的隔离套5、一端部与内磁转子4固定连接的泵轴6、与泵轴6的另一端部相连接的叶轮7、设置于叶轮7外部的泵壳8,在使用的时候,传动轴2在电机带动下旋转,同时带动外磁转子3转动,外磁转子3通过磁力驱动内磁转子4,使泵轴6拖动叶轮7转动,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旋转从而达到输送液体的目的。
如图2所示的屏蔽泵,包括具有腔室的泵壳8’、设置在泵壳8’内的泵轴6’、与泵轴6’的一端相连接的叶轮7’、与泵轴6’同心且固定设置的电机转子4’、用于将电机的转子与定子分开的隔离套5’。磁力泵与屏蔽泵的工作原理为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国华,未经蔡国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95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