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合收割机的谷物流量测量装置及测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9755.0 | 申请日: | 200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8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西良;李萍萍;陈树人;毛翠云;李耀明;李伯全;张夏蓉;张卫华;胡永光;王纪章;袁俊杰;张锋;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1/127 | 分类号: | A01D41/127;G01G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收割机 谷物 流量 测量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谷物流量测量装置,包括输送谷物的搅笼、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搅笼(1)出口连接到测量装置(2)的入口,测量装置(2)出口在谷仓(3)上方,从搅笼(1)排出谷物通过测量装置(2)之后投入到谷仓(3);测量装置(2)包括机壳(21),在机壳(21)上方安装上挡板机构(22)和空气湿度传感器(26)、下方安装下挡板(23)、前后两侧安装侧挡板(25)、正前方安装计量轮轴部件(24);在侧挡板(25)的下部安装谷物湿度传感器(27),在靠近计量轮轴部件(24)侧安装接近开关(28);将空气湿度传感器(26)、谷物湿度传感器(27)和接近开关(28)接口分别连接到微机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物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轮轴部件(24)包括安装在机壳(21)上的轮轴(245)和棘爪轴(247)、固定安装在轮轴(245)前端的计量轮(241)和棘轮(249);在计量轮(241)上固定4~10个等份隔板(243),在计量轮(241)和等份隔板(243)两侧分别插入安装相应的4~10个侧板(244),形成相应的4~10个等容积腔,计量轮(241)转动时由等份隔板(243)接触接近开关(28)发出脉冲;在棘爪轴(247)上安装棘爪(246),在棘爪轴(247)和棘爪(246)之间安装弹簧(248),将棘爪(246)接触到棘轮(249)以防止轮轴(245)反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物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壳(21)左侧通过搅笼套管(211)安装在搅笼(1)上;在机壳(21)的上支撑板(213)左下侧固定上挡板机构(22)的销轴座(225),以销轴(226)、小套管(224)和销轴(226)上的回位弹簧(222)及卡簧(221)安装上挡板(223);在机壳(21)的左支撑板(212)内下方安装下挡板(23);机壳(21)的前后支撑座(215)上安装支撑轴承部件(29)支撑着计量轮轴部件(24);机壳(21)的上支撑板(213)左下前后两侧分别安装侧挡板(25);机壳(21)的上支撑板(213)外上方安装空气湿度传感器(26);在机壳(21)的内侧挡板(25)下部安装湿度传感器(27);机壳(21)的前支撑板(214)外右部安装接近开关(2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谷物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轮轴(245)后端固定安装轮轴手柄(242)。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测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建立谷物标准质量流量与收割现场空气湿度、谷物含水率和谷物容积流量关系,再将谷物输入测量装置(2)后由各种传感器、接近开关(28)通过微机系统在线检测到谷物容积流量qiv、空气湿度hqi、谷物含水率hi、收割机行驶速度ui、收割幅宽bi收割参数,最后计算出收割谷物的标准质量流量qi、标准产量Qi和标准总产量Q。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测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谷物标准质量流量与收割现场空气湿度、谷物含水率和谷物容积流量关系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收割现场不同空气湿度下,对收割下的谷物量取一定容积的谷物,然后将该谷物铺开放置在标准空气湿度下,当谷物表面达到标准空气湿度时,测量该谷物容积,从而得到该谷物对应收割现场不同空气湿度下容积收缩率α(hqi);
(b)对收割下的谷物在不同含水率下量取一定容积的谷物,然后将该谷物铺开放置在标准空气湿度下进行干燥,当谷物达到标准含水率时,测量该谷物容积,从而得到该谷物对应收割现场不同含水率下容积收缩率β(hi);
(c)对谷物在标准空气湿度和含水率下测试比重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975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