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锁式偏置钟阀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9872.7 | 申请日: | 200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5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东南方阀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31/12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2625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锁式 偏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阀门,尤其涉及一种双锁式偏置钟阀,适用于除尘卸灰。
背景技术
常规偏置钟阀主要特点是采用零磨损技术,融合了止回阀的设计理念(止回阀为单向受力阀)。阀板与密封圈之间结合是瞬时结合,最大程度减小了由于运动产生的磨损,启闭快速,灵敏可靠。而卸灰球阀及喷煤球阀的主要缺陷是球体与密封圈始终处于受压状态,球体、灰尘颗粒、密封圈三维一体,在0-90°开启、关闭运动中始终在摩擦运动,造成密封性能下降。
虽然常规偏置钟阀克服了卸灰及喷煤球阀的缺陷,而由于偏置钟阀主要用于除尘卸灰、喷煤系统中,受双向压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非是最理想的产品。
当驱动部位(气、油)路出现故障时,该阀将失去截流和密封作用,而后之出现的单锁式偏置钟阀,虽然能解决上述问题,但通过其的受力分析和使用工况而言,并非是最理想的产品。在除尘卸灰工况中容易出现受力不够,一旦工况管道中出现瞬时增压,该阀门将出现密封效果下降,形成间隙而泄漏以及吹槽破漏,致使阀门使用寿命短暂。在卸灰工况中,压力F是由上而下。当摇杆长度L为定值时,当需要满足一定的反向承受力时,无形增加了M扭,即增加了该部位自锁机构的承载力和磨损。久而久之,将严重影响阀门的使用寿命。另外该种结构对于摇杆的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该零件的刚性出现疲劳时,也会出现上述现象的发生。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锁式偏置钟阀,采用双锁式密封结构有效地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锁式偏置钟阀,包括上阀体、下阀体、阀板、底座,阀板设置于上、下阀体之间,阀门设有第一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上阀体上还设有阀门的第二自锁机构,第二自锁机构包括第二气缸,曲柄连杆机构、小阀杆,阀杆螺母、连接轴和卡销,曲柄连杆机构至少设有三组曲轴,曲轴I的一摆动臂与第二气缸气缸杆铰接,曲轴I的另一摆动臂与曲轴II,曲轴II与曲轴III依次通过连杆铰接,各组曲轴的转动中心沿上阀体圆周均匀分布,各组曲轴的转动中心分别通过小阀杆定位,上阀体上对应穿套小阀杆的位置设有阀杆螺母,小阀杆通过其外螺纹装配在该阀杆螺母内,小阀杆下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底部横向装一卡销,该卡销与阀板上开有的长槽孔相适配
各小阀杆均为方头,小阀杆的方头与各曲轴转动中心的方孔相适配。
小阀杆的螺旋升角小于4.5度;卡销与连接轴通过止退螺钉固定;卡销与长槽孔平行时,卡销与阀板下表面留有0.18~0.3倍小阀杆螺距的间隙;小阀杆与阀杆螺母之间设有O型圈密封;小阀杆通过配焊与连接轴固定连接。
第一自锁机构包括第一气缸、阀杆、摆臂、摇杆和小轴,第一气缸的气缸杆与摆臂相连,摆臂与摇杆通过阀杆连为一体,摇杆套装在小轴的下部,小轴上上部与阀板相连。
气缸的控制开关采用行程开关,控制第一气缸的第一行程开关的两触点分别设置在上阀体与曲轴的摆动臂上,控制第二气缸的第二行程开关的两触点分别设置底座与摆臂上,第一、第二行程开关分别与相应的控制电磁阀相连。
第一自锁机构设有锁紧装置,该锁紧装置包括连接在第一气缸气缸杆与摆臂之间的的自锁叉子与扁销,该自锁叉子与气缸杆连接并沿气缸运动方向开有一段导向孔,扁销固定在摆臂上,气缸杆与摆壁通过自锁叉子的导向孔与扁销的配合连接;所述摆壁的下端还连接一卡子,卡子下方设有相配的活动卡块,卡子上设有通孔且卡子底部为斜面,孔内插装一弹性复位顶针,该弹性复位顶针顶端与自锁叉底部斜面相抵,弹性复位顶针底端抵于活动卡块上,活动卡块底部还设有一弹簧顶针,活动卡块横向通过一活节螺栓铰接在底座上。该活动卡块通过上、下顶针及横向的活节螺栓限位。
自锁叉子的斜面倾角α为30~35°。
活动卡块的下部及头部分别设有滚动轴承。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克服了仅有自锁机构一时所出现的承载力过大、刚性疲劳、磨损过大等缺陷,有效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效果,双锁式偏置钟阀既是卸灰、喷煤球阀的换代产品,又是单锁式偏置钟阀的升级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图1中I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自锁机结构示意图(图1的A向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自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东南方阀业有限公司,未经启东南方阀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98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