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高温转印原纸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9998.4 | 申请日: | 200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5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哲阳;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新龙特种纸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F11/02 | 分类号: | D21F11/02;D21H21/10;D21H17/29;D21H17/60;D21H17/64;D21H17/62;D21H11/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晖 |
地址: | 245200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高温 转印原纸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转移印花技术使用的一种金属高温转印原纸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高温转移印花技术原来主要在纺织品上使用。中国专利申请CN1417405公开了一种在棉织物上热转移印花方法的一种。该专利申请是将织物与印有花纹图案的热转移印花纸相贴,在热转印机上热压,纸上的花纹,被转印到织物上。这种印花方法与普通印花方法相比,不产生污水,有利于环保,简化工序,降低成本。此转印技术正逐步在金属材料转印上运用。目前对金属进行转印主要采用在胶膜上印制转印图案,转贴胶膜适当加温完成转印;但各张转印胶膜的厚度很难统一,给后续转贴工艺带来很大问题,如粘贴不平,胶膜与转印制品间有气泡,粘贴时卷曲导致胶膜折叠,受热后胶膜破裂,厚薄不一的胶膜高温状态收缩率不同;都会使转印图案达不到转印要求。
由于在金属材料上的转印特性,在金属材料上转印采用转印原纸,对金属高温转印原纸有特殊的工艺要求,即纸张在高温下依旧能保持极好的干、湿强度和尺寸稳定性。而目前国内的转印原纸不能很好的满足上述要求,存在对高温状态的金属进行转印后纸张发脆、焦化,剥纸困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金属高温转印原纸的生产方法,该方法生产的转印原纸具有极好的耐高温性、能满足金属高温转印的要求,转印后纸不发脆,不焦化,剥纸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高温转印原纸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漂白针叶木浆与漂白阔叶木浆做原料,水力碎浆;
(2)碎浆后的浆料采用φ450双盘磨粘状打浆;
(3)打浆后按工艺配比加入化工辅料:湿强剂、耐高温剂、淀粉、剥离剂、助留剂、硫酸铝、松香乳液,制成浆料;
(4)制成的浆料在长网造纸机上抄造成纸;
(5)成纸经复卷制成原纸。
使用φ450双盘磨打浆速度快,通过量大,纤维分丝帚化好,保证了成纸的强度和匀度。
该金属高温转印原纸的生产方法,所述浆料中按工艺配比加入的化工辅料及用量为:
(A)、湿强剂为环氧氯丙烷,其用量为浆料重量的1-4%,以增强纸张的强度;
(B)、耐高温剂用量为浆料重量的1-3%,以增强纸张的耐高温性能,使纸张在高温状态下转印不发脆,不焦化,剥纸效果好;
(C)、淀粉为阳离子淀粉,其用量为浆料重量的1-4%,起增强纸张强度的作用;
(D)、剥离剂为聚乙烯蜡,其用量为浆料重量的0.1-1.5%,以提高纸张表面光亮度;
(E)、助留剂为聚丙烯酰胺,其用量为浆料重量的0.03-0.1%,以增强纸张助滤助留效果;
(F)、硫酸铝其用量为浆料重量的2-4%,常用纸用上胶剂;
(G)、松香乳液用量为浆料重量的1.0-2.5%,为一种施胶剂,可提高成纸的抗水、抗油、抗碱性和适印性能。
一种金属高温转印原纸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漂白针叶木浆为:加拿大进口木浆板,主要成分为长纤维针叶木浆,其用量为50-70%,漂白阔叶木浆为:加拿大进口木浆板,主要成分为短纤维阔叶木浆,其用量为30-50%。
金属高温转印原纸的生产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该方法生产的金属高温转印原纸具有极好的耐高温性,在170-220℃的高温下,该纸张不发脆,不焦化;该纸张具有优良的表面平滑度,经印刷后花纹饱满,色泽鲜艳,并具有良好的转印效果。该纸张强度很高,能满足印刷及转印需要,在金属上转印后可一次性剥纸;使用后的废纸可回收作为二次纤维加以利用,节约资源,利于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新龙特种纸业有限公司,未经黄山新龙特种纸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9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工钢筋砼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机内嵌叶片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