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恩替卡韦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0284.5 | 申请日: | 200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5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陆锦康;陆誉升;杜永;李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锦康 |
主分类号: | C07D473/18 | 分类号: | C07D473/18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葛雷 |
地址: | 226264江苏省启东市新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恩替卡韦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病毒传染引起的健康问题影响面迅速扩大,目前已有多个机构对于抗病毒类药物投入了大量的研究。自1995年以来,每年都有2~3个抗病毒新品种上市,是抗病毒药物发展史上进展最迅速的药物,充分说明国际上为研制抗HBV药物已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以期克制这一危害人类健康的元凶。
恩替卡韦(2-氨基-9-[(1S,3R,4S*)-4-羟基-3-羟甲基-2-亚甲基环戊基]-1,9-二氢-6H-嘌呤-6-酮-水合物entecavir)是一种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其分子结构是:
恩替卡韦(entecavir)
恩替卡韦最早于1997年在HepG2.2.15细胞中证实较拉米夫定对野生型HBV病毒具有更高的抑制活性,由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Squibb)研制开发,2005年3月30由FDA正式宣布获准上市,成为第三个用于治疗乙型肝炎(HBV)的核苷类药物。第18届国际抗病毒研究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Antiviral Research)表明,恩替卡韦要优于最为常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美国FDA在2005年批准它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并有望很快在欧洲注册。恩替卡韦体外试验表明,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和泛昔洛韦抑制HBV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00375μmol/L、0.116μmol/L≥100mol/L。在3个与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lamivudi2ne)进行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慢性乙肝患者分别接受恩替卡韦0.5mg、1.0mg(qd)或拉米夫定(该药是目前全球最为常用的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100mg(qd)治疗48周。结果显示,恩替卡韦治疗组患者的组织学改善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阴转率以及ALT(血清转氨酶)复常率可分别达到72%、69%、78%,均明显优于拉米夫定,显著减缓了因病毒复制而致的慢性乙肝的发展;在组织学、病毒学、生化应答方面,恩替卡韦治疗均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经过两年的治疗,使用恩替卡韦的病人中81%HBV DNA载量低于300拷贝/mL,拉米夫定组为39%。
恩替卡韦是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核苷类似物化合物,从它的结构我们可以看出,它可以由一个手性环戊烷的碳环与嘌呤母核对接而成。在国内外,有关它合成路线的专利及文献较多,但普遍存在原料不易得到、成本高、得率低、反应复杂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原料易得的恩替卡韦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1、一种恩替卡韦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依次包括下列步骤:
(1)将2-氨基-6-氯嘌呤与苄醇在NaH、1,4-二氧六环存在的条件下反应制得Ente-0,反应式:
(2)将Ente-1与Ente-0在LiH和DMF存在下,反应制得Ente-2,反应式:
(3)将Ente-2与(4-甲氧基)苯基二苯基氯甲烷在三乙胺、二氯甲烷存在下反应制得Ente-3,反应式:
(4)将Ente-3与叔丁醇、二氯甲烷在戴斯-马丁试剂存在下反应制得Ente-4,反应式:
(5)将Ente-4与Ente-7试剂在二氯甲烷、饱和碳酸氢钠、氯仿存在下,反应制得Ente-5,反应式:
其中Ente-7试剂是THF与锌、二溴甲烷在TiCl4存在下反应制得,反应式:
(6)将Ente-5与盐酸、甲醇、THF反应制得Ente-6,反应式:
(7)将Ente-6与二氯甲烷、三氯化硼的二氯甲烷溶液反应制得产品恩替卡韦,反应式:
本发明原料易得,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操作方便。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Ente-0的制备:
将2-氨基-6-氯嘌呤与苄醇在NaH、1,4-二氧六环存在的条件下反应制得Ente-0,反应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锦康,未经陆锦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02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