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发光二极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1512.0 | 申请日: | 200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9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可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亮亚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V29/00;F21V15/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00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普通直插式发光二极管是将晶片用粘着胶(银胶或绝缘胶)固定在小面积的铁质镀银的支架上,然后进行烘烤,并用金线将晶片与支架连接,后用环氧树脂灌装烘烤成型生产的,这种封装方式生产出的产品由于其晶片散热面积太小,导致晶片只可以用小电流驱动,因而使得晶片发光效率低下,而且普通直插式发光二极管封装由于环氧树脂内应力而破坏金线和晶片。还有一些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的产品,其增加晶片的发光面积,用大电流进行驱动,以得到较高的亮度,但这种产品价格太高,使得其无法大量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该新型发光二极管散热好,能有效的提高发光效率,其晶片和金线不易损坏,成本低,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包括晶片、金线和端脚,金线一端与端脚靠近晶片的一端相连接,金线另一端与晶片相连接,设有一散热底座,散热底座上设有一碗杯,碗杯凹陷于散热底座内表面,晶片固定于碗杯中,端脚固定于散热底座外表面,且其与晶片相连接的一端穿过散热底座,散热底座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注胶孔,已成型的透光罩固定在散热底座内表面上,透光罩与散热底座内表面形成一个内腔,注胶孔开口于内腔,晶片、端脚与晶片相连接的一端处于该内腔中,内腔中充满常温固化胶。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透光罩采用聚碳酸酯材料。
散热底座为钢底座。
碗杯与散热底座一体形成。
透光罩固定在散热底座内表面上的结构是:透光罩底部设有端头,端头至少设有两个且呈中心对称,散热底座上开设有与端头相匹配的孔,端头嵌于孔中并止挡于孔外表面。
所述的注胶孔为两个。
碗杯背面的散热底座上设有一热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有散热底座,晶片的散热面积增大,散热好,因而可以采用小功率低成本的晶片通过加大输入电流,从而都得高强度的光,达到了成本低亮度高的效果,将透光罩与散热底座组装后再注入常温固化胶进行封装,避免了晶片和金线受到破坏,且本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散热底座的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散热底座侧立体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透光罩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包括晶片1、金线2和端脚3,金线一端与端脚靠近晶片的一端相连接,金线另一端与晶片相连接,设有一散热底座4,这样晶片的散热面积增大,散热好,因此可以加大输入电流,从而都得高强度的光,散热底座上设有一碗杯5,碗杯5凹陷于散热底座内表面,实际制造时碗杯5压制而成,其背面会形成凸部、凸部位于散热底座外表面,晶片固定于碗杯中,碗杯的主要作用是将晶片发出的光反射出去,碗杯也有散热的作用且碗杯的厚度越厚越有利于散热,端脚固定于散热底座外表面,且其与晶片相连接的一端穿过散热底座,散热底座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注胶孔6,已成型的透光罩7固定在散热底座内表面上,透光罩与散热底座内表面形成一个内腔,注胶孔6开口于内腔,晶片、端脚与晶片相连接的一端处于该内腔中,内腔中充满常温固化胶,操作时常温固化胶通过注胶孔注入到内腔,由于常温固化胶在常温下就能固化成型,避免了因烘烤成型产生的内应力破坏晶片和金线。
透光罩采用聚碳酸酯材料。
散热底座为钢底座。
碗杯与散热底座一体形成。
透光罩固定在散热底座内表面上的结构是:透光罩底部设有端头8,端头至少设有两个且呈中心对称,散热底座上开设有与端头相匹配的孔9,端头嵌于孔中并止挡于孔9外表面,实际操作中,端头8穿过孔9后再热压端头8,使之止挡于孔9外表面。
碗杯背面的散热底座上设有一热沉10,如碗杯背面的散热底座上形成凸部,则热沉10固连于凸部,热沉可使散热体积增大,增强散热效果。
注胶孔为两个。
晶片可以采用小功率低成本的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亮亚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亮亚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15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