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VC塑溶胶专用低温型附着力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1548.9 | 申请日: | 200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8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匡建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匡建钢 |
主分类号: | C09J11/08 | 分类号: | C09J11/08;C09J127/06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106江苏省无锡市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vc 溶胶 专用 低温 附着力 促进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VC塑溶胶配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PVC塑溶胶专用低温型附着力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VC塑溶胶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钢板的防护,附着力是PVC塑溶胶的一个主要特性指标,当PVC塑溶胶喷涂在电泳漆板表面时如果附着力很差,则大大降低其保护效果,导致电泳漆板很容易被侵蚀,通常会在PVC塑溶胶的制备过程中加入附着力促进剂从而来提高PVC塑溶胶的附着力,普通附着力促进剂固化条件为:140℃~150℃/30min,固化温度较高,固化时容易导致促进剂内其它成份之间的反应,导致老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VC塑溶胶专用低温型附着力促进剂,其固化温度相对来说较低,这样在能提高PVC塑溶胶的附着力的同时不会影响到塑溶胶内其它成份的反应,为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PVC塑溶胶专用低温型附着力促进剂的制备方法。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PVC塑溶胶专用低温型附着力促进剂,其成分包括聚酰胺多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酰胺多胺其咪唑啉的含量为60%~75%、胺值为290mgKOH/g~310mgKOH/g,所述的聚酰胺多胺由脂肪酸、多乙烯多胺、N-氨乙基哌嗪合成制得,所述的脂肪酸由含有10至24个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自聚而成,所述多乙烯多胺结构式为:H2N(CH2CH2NH)nCH2CH2NH2(n可以选1、2、3、4或5)。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脂肪酸中,单元酸的含量为0~6%、二聚酸的含量为9%~24%、三聚酸的含量为75%~86%。
一种PVC塑溶胶专用低温型附着力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器中加入脂肪酸,升温至220℃~260℃并保温3小时~7小时,加入N-氨乙基哌嗪、多乙烯多胺,然后在抽真空条件下继续反应1小时~3小时,反应结束降温至140℃~180℃,加入稀释剂,搅拌均匀并冷却至室温,得附着力促进剂,上述各成份的用量占合成产物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脂肪酸为20%~45%,N-氨乙基哌嗪为25%~50%,多乙烯多胺为20%~55%,稀释剂为25%~45%。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稀释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和苯甲醇,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的含量为95%,苯甲醇的含量为5%。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PVC塑溶胶专用低温型附着力促进剂,其有益效果是:其固化温度低,这样在使用中,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导致塑溶胶苏容较内其它成份的反应甚至老化,确保了塑溶胶较高的附着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PVC塑溶胶专用低温型附着力促进剂,其成分包括聚酰胺多胺,聚酰胺多胺其咪唑啉含量为60%~75%、胺值为290mgKOH/g~310mgKOH/g,所述的聚酰胺多胺由脂肪酸、多乙烯多胺、N-氨乙基哌嗪合成制得,所述的脂肪酸由含有10至24个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自聚而成,所述多乙烯多胺结构式为:H2N(CH2CH2NH)nCH2CH2NH2(n可以选1、2、3、4或5),可以选用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
下面结合实施例描述促进剂的加工方法
实施例一:
在反应器中加入脂肪酸,升温至220℃并保温4小时,加入N-氨乙基哌嗪和二乙烯三胺,然后在抽真空条件下继续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降温至140℃,加入稀释剂,搅拌均匀并冷却至室温,得附着力促进剂。上述各成份的用量占合成产物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脂肪酸为30%,N-氨乙基哌嗪为50%,四乙烯五胺为20%,稀释剂为35%。
实施例二:
在反应器中加入脂肪酸,升温至235℃并保温5.5小时,加入N-氨乙基哌嗪和三乙烯四胺,然后在抽真空条件下继续反应2.5小时,反应结束降温至155℃,加入稀释剂,搅拌均匀并冷却至室温,得附着力促进剂。上述各成份的用量占合成产物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脂肪酸为20%,N-氨乙基哌嗪为40%,二乙烯三胺为40%,稀释剂为45%。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匡建钢,未经匡建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15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试ATR的接触式智能卡仿真器
- 下一篇:IPTV网络互连架构及互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