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燃性聚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1752.0 | 申请日: | 200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7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唐维进;孙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新祺晟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33/08 | 分类号: | C09J133/08;C09J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3018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聚丙烯酸酯 胶粘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尤其涉及一种高粘结性、阻燃性的聚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压敏胶粘剂一般是涂布于各种基材上,加工成压敏胶带、标签、片材等形式,使用时只需施加轻度压力,即可与被粘物粘合牢固的胶粘剂,使用方便,揭开后一般不影响被粘物表面,因此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现已应用到包装、汽车、电子、建筑、航大航空等部门。据统计中国压敏胶粘剂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三,其中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粘剂约占65%以上。
卤素基(例如:氯、溴等)阻燃剂可以提供较高性能的阻燃效果,种类众多且价格便宜,目前国内专利中阻燃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多为含卤素阻燃胶粘剂。由于国内外对环境要求越来越严格,而卤素基阻燃剂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冒烟和毒性物质,因此无卤阻燃性丙烯酸酯胶粘剂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日本专利JP2002-161258,JP11-323268,JP 2002-121508公开了不含卤素的阻燃剂,如:金属水合物,磷酸酯,多磷酸酯和红磷等。国内专利CN 1916098公开了在丙烯酸酯胶粘剂中加入有机无卤磷酸酯、无机物等阻燃剂的技术方案,通过研磨等工艺,提高了阻燃性。
但是,丙烯酸酯乳液中加入无机金属氢氧化物、有机磷酸酯类粒子后,易造成阻燃剂在胶粘剂中混合不均匀,造成粘结性能有较大的下降,同时拉伸强度比原胶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为添加的无机粒子,破坏了原来的平衡体系,从而使原胶的相分离明显,从而使拉伸强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粘结性能、阻燃性的聚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胶粘剂具有高效的阻燃性能,同时燃烧时不会产生有害有毒的气体和物质,并且具有优异的粘结性能和应用广泛特点。
本年发明由下列组分按质量百分比制备而成:
聚丙烯酸酯类乳液 75%~90%
交联剂 5%~20%
有机磷氮类阻燃剂 1%~5%
溶剂 1%~10%
上述各组分的优选质量百分比为:
聚丙烯酸酯类乳液8 0%~85%
交联剂 5%~10%;
有机磷氮类阻燃剂 2%~5%
溶剂 3%~10%。
上述聚丙烯酸酯类乳液下列物质按质量百分比配制而成:
丙烯酸酯类单体:50%~70%、羧基丙烯酸类单体的聚合物:5%~20%、乙烯基类单体:10%~40%、增粘树脂1%~5%。
其中,丙烯酸酯类单体选自下列单体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物: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辛酯、乙酸乙烯酯。尽管对丙烯酸酯类单体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按单体混合物的总质量计,通常质量百分比为50%~70%。
羧基丙烯酸类单体的聚合物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马来酸酐和富马酸中的一种。
乙烯基类单体选自丙烯酰胺、二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己内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两种时组成质量百分比为1∶(0.5~1)。
增粘树脂选自氢化松香、萜烯树脂、脂肪族石油树脂、芳香族石油树脂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两种时组成质量比为1∶(0.5~2)。
上述聚丙烯酸酯类乳液的制备方法为:
在带有搅拌装置的仪器中,按比例加入丙烯酸酯类单体、羧基丙烯酸类单体、乙烯基类单体、增粘树脂,升温至50℃~60℃,连续反应2~4h,制成聚丙烯酸酯类乳液。
上述交联剂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四甲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两种组成时比例为1∶(0.5~1)。交联剂如果用量过低,则会使粘结力下降;如果用量过大,则会使胶粘剂变硬,粘结性能下降。
上述交联剂为两种组成时,如由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组成时,可以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1∶(0.5~1),也可以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1∶(0.5~1)。以下凡涉及本发明的某种成份是由两种物质组成时,两种物质的用量比均与上述情况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新祺晟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新祺晟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17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09J 黏合剂;一般非机械方面的黏合方法;其他类目不包括的黏合方法;黏合剂材料的应用
C09J133-00 基于有1个或多个不饱和脂族基化合物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的黏合剂,其中每个不饱和脂族基只有1个碳-碳双键,并且至少有1个是仅以1个羧基或其盐、酐、酯、酰胺、酰亚胺或腈为终端;基于此类聚合物的衍生物的黏合剂
C09J133-02 .酸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其金属盐或铵盐
C09J133-04 .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C09J133-18 .腈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C09J133-24 .酰胺或酰亚胺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C09J133-26 ..丙烯酰胺或甲基丙烯酰胺的均聚物或共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