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束保护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2270.7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0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雷永富;董明;宋立彬;刘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H02G3/30;H02G3/36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线束附件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束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上自乘客厢进入到后备厢的线束一般采用在车身和后备门上开孔穿过,然后用橡胶材料对线束进行保护,这种保护结构安装费时费力,不但大大延缓了整车组装的速度,而且由于后备门的长期开启和关闭,也导致橡胶材料加速老化,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保护结构,其安装简便,性能可靠且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装置包括引导线束走向的线槽,所述的线槽上设置有将其本身固定在车体上的卡紧机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在线槽上设置了卡紧机构,实际使用时,可将卡紧机构作用于车体,从而便使线槽牢固地设置在车体上,安装便捷,而且由于其本身的结构也使得线槽的受力性能较好,故其可靠性也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装置包括引导线束走向的线槽10,所述的线槽10上设置有将其本身固定在车体上的卡紧机构30。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线槽10内设置有固定线束的卡箍20。
卡箍20的设置使得线槽10中的线束得以束紧在一起,从而使线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而且避免了线束的散乱所可能造成的错误。
如图1所示,所述的卡箍20沿线槽10的延伸方向交错布置在线槽10内。
所述的卡箍20的交错布置也即是说卡箍20的排布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如图1所示,这种错位布置方式有效地防止了线束的松动,也有利于安装和维修的顺利进行。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卡箍20的朝向相同的卡口间隔设置,朝向相异的卡口彼此相对交错设置。
如图1所示,上述方式是指卡箍20的朝向相同的卡口之间设置有朝向相异的卡口,而朝向相异的两个卡口又彼此相对交错设置,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论线束是直线排布的还是曲线排布的,从线束的两侧均可以起到对线束的限制作用,从而防止了线束的散乱。
卡箍20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采用U形卡子,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如图1、2所示,所述的卡箍20的一端设置在线槽10的底面上,另一端向上延伸形成便于固定线束的弯钩,弯钩的钩头朝向线槽10的底面。所述的弯钩可以为圆钩,也可以为方钩。
如图1所示,所述的线槽10的一侧设置有阶梯状的台面31,台面31的上侧设有与其相配合将线槽10卡接固定在车体上的卡板32,所述的台面31和卡板32构成卡紧机构30。
卡紧机构30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采用定位件上的凸部和不动件上的凹部相配合的方式,本发明利用卡板32和台面31与车体相配合时产生的自身变形弹力而将线槽10紧紧地固定在车体上,构造简单而且可靠性高。
线槽10本身的材质也有多种选择,比如金属和塑料,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线槽10由塑料制成,如此不但节省了金属的用量,而且可以更加充分得利用塑料材质本身产生的变形弹力,使得线槽10和车体配合的更为牢固,同时也便于安装。
所述的线槽10上还设有防止线槽10滑动的锁定机构40。
锁定机构40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防止线槽10沿车体的滑动,从而可以使线槽更好地固定在车体上。锁定机构40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采用螺栓或销连接等方式,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的锁定机构40包括设置在线槽10侧壁上的便于和车体连接的卡爪41,线槽10的底端面上还设有与线槽10为可转动连接的顶杆42,卡爪41与顶杆42相配合将线槽10紧紧地锁定在车体上。
实际安装时,转动卡爪41并使其钩住车体内支架的一端,然后使顶杆42顶靠住支架的另一端,卡爪41和顶杆42的两端配合便使线槽10紧紧固定在车体内的支架上;锁定机构40和卡紧机构30的相互联合便将本保护结构牢固地固定在车体内的金属件上,性能可靠且安装与拆卸均十分便捷。
如图1所示,所述的线槽10上均匀地设置有镂空部50。
镂空部50的设置可以在不降低本发明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减少材料用量,降低本发明的重量,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22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