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芯盒铸造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2405.X | 申请日: | 200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3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陆高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7/06 | 分类号: | B22C7/06;B22C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志斌 |
地址: | 215217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芯盒 铸造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芯盒铸造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燃烧室冷芯盒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铸造冷芯盒时主要采用三乙胺冷芯技术,是将与树脂混好的硅砂射入芯盒型腔内,再吹入加热的三乙胺气体,发生化学反映、固化,最后形成砂芯,用于铸件浇注。
目前的铝合金热交换器,为了提高热传导效率,燃烧室腔有若干个小圆柱,给燃烧室芯制芯带来了很大难度,砂芯上形状小圆柱部位的深孔开模困难,因为目前垂直开模的冷芯盒,一般由左、右模组成,当砂芯形状复杂,并且具有深孔、深沟的情况时,由于无法设置顶杆而只能直接开模,这样会造成砂芯深孔、深沟部位断裂.造成制芯合格率低,砂芯形状不完整,需要修补砂芯,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在制作具有复杂形状的砂芯时,由于直接开模而导致的砂芯合格率低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冷芯盒铸造模具,从而有效地提高砂芯的质量,提高砂芯成品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方案: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底板、左芯盒、右芯盒、油缸、左密封框、右密封框、小孔芯棒、连接板,所述左芯盒、右芯盒设置在底板上,小孔芯棒设置在左芯盒与右芯盒之间,左芯盒的外侧设置左密封框,右芯盒的外侧设置右密封框,左密封框与右密封框分别通过连接板连接油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差动开模机构,四个差动开模机构分别均匀布置在左芯盒、右芯盒的外侧,所述差动开模机构包括第一肘节、支撑柱、第二肘节、连接座、滚轮、楔形块、固定件,支撑柱设置在底板上,支撑柱的上端分别设置第一肘节、第二肘节,第一肘节与第二肘节之间通过销轴绞连接,销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滚轮;第一肘节与密封框之间通过固定件连接,第一肘节与固定件之间绞连接;第二肘节通过连接座与底板连接,第二肘节与连接座的上端绞连接;与滚轮位置相对应的连接板上设置楔形块,楔形块较宽的一端与连接板连接。
比较好的是:本发明的小孔芯棒与左芯盒之间留有0.01mm到0.4mm的间隙。
比较好的是:本发明在绞连接第一肘节与第二肘节的销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滚轮。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解决了砂芯上形状小圆柱部位的深孔直接开模困难的问题,砂芯合格率高。
2、本发明采用第一肘节与第二肘节绞连接的方式,防止向冷芯盒内射砂时出现胀模的问题。
3、本发明为机械连接方式,运动可靠、稳定。
4、本发明能够顺利实现砂芯的开模,保证砂芯的完整性;不需要对砂芯进行修补,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5、本发明的砂芯合格率很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的图中有:小孔芯棒1,左芯盒21,右芯盒22,左密封框,右密封框32,第一肘节4,支撑柱5,底板6,第二肘节7,连接座8,油缸9,滚轮10,锲型块11,连接板12,顶板13,压板14,固定件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底板6、左芯盒21、右芯盒22、油缸9、左密封框、右密封框32、小孔芯棒1、连接板12,所述左芯盒21、右芯盒22设置在底板6上,小孔芯棒1设置在左芯盒21与右芯盒22之间,左芯盒21的外侧设置左密封框,右芯盒22的外侧设置右密封框32,左密封框与右密封框32分别通过连接板12连接油缸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差动开模机构,四个差动开模机构分别均匀布置在左芯盒21、右芯盒22的外侧,所述差动开模机构包括第一肘节4、支撑柱5、第二肘节7、连接座8、滚轮10、楔形块11、固定件15,支撑柱5设置在底板6上,支撑柱5的上端分别设置第一肘节4、第二肘节7,第一肘节4与第二肘节7之间通过销轴绞连接,销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滚轮10;第一肘节4与密封框之间通过固定件15连接,第一肘节4与固定件15之间绞连接;第二肘节7通过连接座8与底板6连接,第二肘节7与连接座8的上端绞连接;与滚轮10位置相对应的连接板12上设置楔形块11,楔形块11较宽的一端与连接板12连接。
比价好的是:本发明的小孔芯棒1与左芯盒21之间留有0.01mm到0.4mm的间隙。
比较好的是:本发明在绞连接第一肘节4与第二肘节7的销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滚轮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24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