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水溶性硫化黄棕染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2430.8 | 申请日: | 2008-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3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邱勇;蔡瑞琳;胡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勇;蔡瑞琳 |
主分类号: | C09B49/00 | 分类号: | C09B49/00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淑贤 |
地址: | 233040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水溶性 硫化 染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染料的方法,特别是一种生产水溶性硫化黄棕染料 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纺织印染行业中广泛使用的硫化黄棕染料主要用于棉、麻、丝等 织物的印染。由于硫化黄棕染料的溶解性较差(通常条件下难溶于水),印染 时要先将其加入到85℃以上的硫化钠水溶液中进行溶解,硫化钠在该水溶液 中所占的份量较大,这样,印染后就产生含硫化钠的大量废水要进行排放。 该印染废水具有色度深、碱性大、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水质变化大、成分复 杂等特点,属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另外,印染后 还存在着染料的吸尽率低、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以至染色坚牢度较低、织物 纤维的强力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水溶性硫化黄棕染料的方法,采用本方 法生产的染料,印染后的废水排放量明显减少,可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水溶性硫化黄棕染料的方法,它依次包括以下工 艺步骤:将硫化黄棕染料加入到硫化钠水溶液中进行溶解并得到混合溶液; 对混合溶液进行分离,以除去不溶性杂质并得到纯净液;对纯净液进行浓缩 得到浓缩液;在浓缩液中加入磺化剂和催化剂进行催化磺化反应,得到水溶 性硫化黄棕染料;对水溶性硫化黄棕染料进行干燥、表面处理。
本发明方法的工艺步骤简单合理,印染时可直接将水溶性硫化黄棕染料 加入到水里进行溶解,这样,印染后的废水排放量明显减少,可有效地减轻 环境污染。
另外,印染后还存在着染料的吸尽率高、分布均匀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生产水溶性硫化黄棕染料的方法中:
硫化钠水溶液所包含的硫化钠、水的重量比为(0.75~1.05)∶(1.75~2.15), 硫化钠水溶液的温度为78~95℃,硫化黄棕染料、硫化钠水溶液的重量比为 (0.85~1.15)∶(2.5~3.2)。
采用离心分离机对混合溶液进行离心分离,离心分离机的转速为2000~ 2800转/分,分离时间为0.8~1.8小时。
采用蒸汽盘管对纯净液进行浓缩,加热温度为100~115℃,加热时间为 3~9小时,得到含固量为28~36%的浓缩液。
浓缩液、催化剂的重量比为(0.85~1.1)∶(0.022~0.28),浓缩液、磺化剂的 重量比为(0.85~1.1)∶(0.23~0.44),催化磺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88~102℃,反 应时间为1.5~3小时,所述的催化剂为硫酸、硫酸钾、三氧化硫、三甲胺、 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磺化剂为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甲醛次 硫酸氢钠中的任意一种。
对水溶性硫化黄棕染料进行干燥时采用旋转闪蒸方式,干燥温度为120~ 140℃,干燥时间为5.5~9.5小时,干燥效率为80~120kg/h,对干燥后的水 溶性硫化黄棕染料进行表面处理时先研磨4.5~7.5小时,使研磨后反应产物 的95%以上能通过80目筛,然后进行拼混,拼混时的搅拌速度为20~80转/ 分,搅拌时间为6.5~8.5小时,最终得到的水溶性硫化黄棕染料的理化指标 如下:
颗粒度:80目筛能通过95%以上
强度:100%
色光:近似、分散级
水溶性(50℃)g/L:大于1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下面给出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 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生产水溶性硫化黄棕染料的方法,它依次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将硫化黄棕染料加入到温度为78℃的硫化钠水溶液中进行溶解并得到混 合溶液,硫化钠水溶液所包含的硫化钠、水的重量比为0.75∶1.75,硫化黄棕 染料、硫化钠水溶液的重量比为0.85∶2.5;
采用离心分离机对混合溶液进行离心分离,离心分离机的转速为2000转 /分,分离时间为1.8小时,以除去不溶性杂质并得到纯净液;
采用蒸汽盘管对纯净液进行浓缩,加热温度为100℃,加热时间为9小时, 得到含固量为28%的浓缩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勇;蔡瑞琳,未经邱勇;蔡瑞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24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润滑脂组合物以及轴承
- 下一篇:VCO幅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