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锌锅及其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3583.4 | 申请日: | 200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6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朱翔鹰;梅泽锋;张志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南冷轧薄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8/04 | 分类号: | C22C18/04;B22D35/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19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及其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材镀锌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锌锅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热镀锌钢板的需求量和产量也逐年放大。并且我国作为世界家电制造基地,对高档热镀锌家电板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2006年我国热镀锌板产量约1170万吨,其中家电板为230万吨,包括家电用耐指纹热镀锌板66万吨。但是目前国内家电板产能仅为150万吨,主要为宝钢、武钢、攀钢、马钢、鞍钢。其余缺口基本依靠进口。耐指纹热镀锌板作为家电高档板材,国内缺口尤其巨大,缺口40万吨,约占总需求量的61%。
高档家电板对表面质量的要求是近乎苛刻的。而对镀锌而言,表面质量的控制主要集中在锌锅工艺,这对传统的锌锅工艺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就粘渣缺陷来说,高档家电板要求每10平方米只允许有一个1mm直径的粘渣缺陷。传统的锌锅工艺由锌和铝(0.12%~0.20%)组成,锌锅表面活性极强,非常容易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锌渣。锌渣通过锌液流动粘附到钢板上,形成粘渣缺陷。这个缺陷大大影响了家电板的质量和成材率,并且渣的产生大大增加了成本。甚至有些公司因为锌渣缺陷而无法生产家电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锌锅中锌表面易氧化形成锌渣造成板材粘渣缺陷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锌锅解决传统锌锅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一种锌锅是由锌、铝和稀土加工而成的,其中铝在锌锅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1~0.25%,稀土的质量百分比为0.23~0.67%,其余为锌和极少量的杂质。
本发明的所述的稀土为镧系稀土,主要元素为铈、镧、钕和镨,这四种元素在锌锅中的比例如下:铈元素0.1~0.3wt%、镧元素0.08~0.2wt%、钕元素0.02~0.08wt%和镨元素0.03~0.09wt%。
本发明的配制方法是具有以下步骤:
a.稀土铝锌合金的制备;
b.调配锌锅成份。
本发明中所述的a稀土铝锌合金的制备由金属熔炼和浇铸两部分组成的,熔炼是指将纯锌锭在中频炉中熔化成液体后再向锌液体中投加稀土铝合金,所用的纯锌锭是锌含量大于等于99.99wt%的,这个含量的锌锭杂质含量低。
本发明所述所述的稀土铝锌合金中铝4~5wt%,镧系稀土3~5wt%,其余为锌。
本发明中所述a稀土铝锌合金的制备过程中在氮气氛围中温度控制在700~800℃,氮气保护使锌与氧气隔绝不发生氧化反应。
本发明在稀土铝锌合金浇铸过程中对其喷水雾,加速合金表面冷却定型。
本发明所述的b调配锌锅,通过向热度锌锅投加稀土铝锌合金,调整热镀锌锅中的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将锌锅中调配成铝元素含量为0.1~0.25wt%,铈元素含量为0.1~0.3wt%,镧元素含量为0.08~0.2wt%,钕元素含量为0.02~0.08wt%,镨元素含量为0.03~0.09wt%,铁元素含量控制在0.03wt%以下,其余为锌。稀土元素本身很强的抗氧化性可以降低锌锅表面活性,减少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氧化锌,减少锌渣的产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我国稀土资源占世界储量的50%以上,它有着许多特殊的性能,抗氧化性就是其中之一。我们通过调整锌锅溶液的配方,使得锌锅表面形成锌渣的量大大减少,从而减少了锌锅内流动的锌渣,从而大大减少了锌渣粘附到钢板上的几率。这个创新主要特点如下:1、明显降低粘渣缺陷,使得家电板质量和成材率大大提高;2、使得锌锅内出渣量和捞渣量大大降低,从而使得锌锭利用率大大提高,有效的节约了成本,创造了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一
稀土锌锅的配制:
a.稀土铝锌合金的配制分为两个步骤熔炼和浇铸。
熔炼:500KG99.99wt%的纯锌锭投入中频炉中熔化,温度控制在800℃,用氮气保护,直至全部融化成锌溶液,再向锌熔液中加入稀土含量50wt%的稀土铝合金56KG在中频炉中熔炼直至溶液中镧系稀土在熔液中占3-5%,铝占5%左右,其余为锌。
浇铸:将混合金属熔液引出浇铸成锭,浇铸过程中对其表面喷水雾加速其冷却定型。
b.调配锌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南冷轧薄板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南冷轧薄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35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