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亚麻与Lyocell纤维混纺织物的染整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3837.2 | 申请日: | 200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8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任世军;陈玉才;陈家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天印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6/00 | 分类号: | D06M16/00;C12S11/00;D06M11/38;D06L3/02;D06M13/192;D06M15/643;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宣圣义 |
地址: | 24100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亚麻 lyocell 纤维 混纺 织物 染整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麻与Lyocell纤维混纺织物的染整工艺,属纺织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亚麻与Lyocell纤维同属纤维素纤维,Lyocell纤维是用木材打成浆通 过一定的形状喷出来的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因其具有透气、挺括、易吸 湿散湿、抑菌抗菌等优良的服用性能,故其是一种高档纺织材料,其织物 是高档服装及装饰用布。但亚麻断裂回弹率小,约为2%~4%,弹性稳定 性差、亲肤性差、刚性强,服用性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Lyocell纤维具 有天然纤维本身特性外,尚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舒适性、光泽性、染色性 和生物降解性,还具有强伸特性;在纺织方面,它适合各种纺纱方法;在 整染方面,适用的染料多,上染率高;在服用方面,使用舒适吸湿、保水 性好、湿强、湿模高、热稳定性好、经久耐用,可通过原纤化技术使其手 感丰满。亚麻与Lyocell纤维混纺织物是利用亚麻和Lyocell纤维的优良性 能,以两种纤维的优点来相互抵消缺点,使混纺后的面料挺括透气、手感 柔软、着服性能优越,使得面料的应用领域更加广阔。但是,长期以来, 在亚麻与Lyocell纤维混纺织物的染整工艺中,一直存在四大技术难题制 约着亚麻织物的推广应用:一是在传统的工艺中,为达到漂白和清除杂质 的目的,常使用碱退+氧漂+氯漂的方法,但过激的化学反应难以保证纤 维不受到损伤,因为Lyocell纤维素纤维耐碱性极差,大量烧碱会引起纤 维溶解。而且整个过程中对残留在织物上的烧碱需大量的水进行清洗,相 应产生了大量的碱性废水,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二是由于Lyocell纤 维素纤维其固有特性,在染整加工过程中,经过设备的摩擦,使纤维抱合 力下降,产生异端,表面生成短毛羽。穿着过程中能象羊毛一样发生起球 现象,布面显得不光洁,影响服装外观。并且Lyocell纤维与亚麻的着色 率相差很大,染色时两种纤维上色不一致,导致布面颜色不匀,经常出现 布面发花,颜色萎暗等问题;三是Lyocell纤维在加工中极易产生原纤化 的问题,使得形成较长的不均匀的原纤茸毛,抗起毛起球性能差,外观显 得粗糙;四是常规的四防整理剂如气巴的特氟隆整理等,整理后面料手感 粗硬,透气性差,强力损失多,色变难于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亚麻与Lyocell纤维混纺织物的染 整工艺,它不仅能够保留亚麻与Lyocell纤维混纺织物原有的优良特性, 而且强力损失小、手感柔软、色泽鲜艳亮丽,各项化学指标均符合 Oeko-Tex100要求。
其技术方案是:一种亚麻与Lyocell纤维混纺织物的染整工艺,包括 烧毛、退浆煮练、氧漂、拉幅去皱、染色和四防整理工艺步骤,其特征在 于:
1)在烧毛工艺步骤之后,退浆煮练工艺步骤之前,采用生物酶制剂 进行冷堆处置;
2)采用低碱煮练、双氧水漂白一步法;
3)在染色之前,采用多元羧酸类交联剂EH对Lyocell纤维进行防原 纤化处理;
4)在染色之后,采用纤维素酶进行柔性整理:
5)采用纳米整理剂进行四防整理。
其技术效果是:
1、采用生物酶制剂进行冷堆处理,可使麻纤维中的果胶得到有效的 分解,蜡质和一些天然的杂质变得容易去除了,为后续加工使用低碱处 理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生物酶几乎不损伤强力,低碱对纤维的损伤 也较小,达到了即保证半制品质量要求又不使纤维强力下降的目的,为 后续加工打下了基础。另外,采用生物酶制剂进行冷堆处理,还大大降 低了后续加工碱处理的用量,降低了烧碱对亚麻纤维和Lyocell纤维的强 力的损伤,保持了纤维原有的天然风格,并且达到减少化学药剂的用量, 减少了排污,降低了能耗。
常规工艺与生物低碱工艺比对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天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天印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38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时钟切换电路
- 下一篇:一种米那普仑的经鼻脑转运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