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由式皮带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4040.4 | 申请日: | 200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5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史建伟;周雪刚;蒋永伟;薛青;张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方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36 | 分类号: | F16H55/36;F16D4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61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由式 皮带轮 | ||
1.一种自由式皮带轮,具有固定套装在交流发电机的旋转轴端部的整体式芯轴(1),在整体式芯轴(1)圆周外与该整体式芯轴(1)同心设置有从动皮带轮(2),在整体式芯轴(1)和从动皮带轮(2)之间设置有单向轴承(3)和支承轴承(4),其特征是:单向轴承(3)的外圈为双挡边外圈(31),支承轴承(4)的外圈为实体单挡边外圈(41),双挡边外圈(31)、单挡边外圈(41)均与从动皮带轮(2)的内孔过盈配合,整体式芯轴(1)前部有用于单向轴承(3)轴向定位的凸肩(11),单向轴承(3)的内圈、支承轴承(4)的内圈和整体式芯轴(1)为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式皮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单向轴承(3)具有支承滚针(32)和支承滚针用保持架(33)、单向滚针(34)和单向滚针用保持架(35),支承滚针(32)与双挡边外圈(31)的内圆面及整体式芯轴(1)的外圆面滚动接触,单向滚针(34)与双挡边外圈(31)的内圆面及整体式芯轴(1)的外圆面滚动接触,单向滚针用保持架(35)上设置有与单向滚针(34)数量相等的圆周方向弹性推压单向滚针(34)的弹簧片(36),整体式芯轴(1)外圆面上对应于单向滚针(34)处设置有与单向滚针(34)数量相等的弧形斜坡凹槽或直线斜坡凹槽(12),弧形斜坡凹槽或直线斜坡凹槽(12)轴向长度与单向滚针(34)相配,双挡边外圈(6)的内圆面和整体式芯轴(1)的外圆面间的最小径向间距小于单向滚针(34)的直径、在弧形斜坡凹槽或直线斜坡凹槽(12)槽深最大处大于单向滚针(34)的直径;所述的支承轴承(4)具有滚针(42),滚针(42)与单挡边外圈(41)的内圆面及整体式芯轴(1)的外圆面滚动接触,单向滚针(34)的直径大于支承滚针(32)和滚针(42)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由式皮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单向滚针(34)的直径为4.5~6.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由式皮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弧形斜坡凹槽直线斜坡凹槽(12)由保持架定位段(AB)、过渡段(BC)、斜楔段(CD)和大外圆段(DE)组成,保持架定位段(AB)与过渡段(BC)相交连接,过渡段(BC)和斜楔段(CD)相切连接,斜楔段(CD)和大外圆段(DE)相连接,所述的单向滚针用保持架(35)包括沿公共轴轴向分隔开的第一和第二环形端边(351)及连接两环形端边的横梁(352),环形端边(351)和横梁(352)之间形成保持单向滚针(34)的窗孔(353),横梁(352)内表面为凸出环形端边(351)且与保持架定位段(AB)相配合的圆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由式皮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横梁(352)的内表面两端设置有弹簧片定位止口(3521),横梁(352)的两侧面设置有弹簧片定位锥面(3522);在窗孔(353)的两端的第一和第二环形端边(351)上各有一个用于弹簧片(36)定位的三角形凸起(3511),所述的弹簧片(36)由连成一体的支撑部分和夹持部分组成,支撑部分为两端向内弯折的支撑片(361),支撑片(361)具有直边(3611)和两折边(3612),两折边(3612)的末端也向内弯折,折边(3612)末端弯折角处支撑单向滚针(34)悬浮,夹持部分为两片夹持片(362),夹持片(362)上端与支撑片(361)的直边(3611)相连、夹持片(362)的下端向内弯折;弹簧片(36)的夹持片(362)夹在横梁的弹簧片定位止口(3521)处,自由状态下支撑片(361)的直边(3611)与夹持片(362)的主体间的夹角α及夹持片(362)的下端的弯折角度β均小于配合处横梁(352)的弹簧片定位锥面(3522)与横梁(352)的内表面的夹角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由式皮带轮,其特征是:自由状态下支撑片(361)的直边(3611)与夹持片(362)的主体间的夹角α为73~77°,夹持片(362)的下端的弯折角度β为73~77°,横梁(352)的弹簧片定位锥面(3522)与横梁(352)的内表面的夹角γ为78~82°,自由状态下支撑片(361)的直边(3611)与夹持片(362)的主体间的夹角α及夹持片(362)的下端的弯折角度β比配合处横梁(352)的弹簧片定位锥面(3522)与横梁(352)的内表面的夹角γ小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方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南方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404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