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藻与水的分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4493.7 | 申请日: | 2008-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9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于洽;倪杰;吴培松;郭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飞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E02B15/04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春松 |
地址: | 21562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藻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割草收藻船,尤其涉及一种用在割草收藻船上的蓝藻与水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沿河或沿湖的企业违规排放废水和乱丢生活垃圾,使河流或湖泊内的水体中氮、磷的含量相对过高,水体富营养比较严重,适合藻类的生长,因此,在河流或湖泊的水面上经常会出现大规模的蓝藻,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了清除和收集蓝藻,人们研制了出了很多种割草收藻船,现有的割草收藻船收集蓝藻,一般是通过吸藻器从水面上吸取蓝藻,采取的是一网收,没有进行蓝藻与水的初级分离,从而使吸取上来的藻水中水的含量较大,加重了后道工序的处理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对藻水进行有效分离的蓝藻与水的分离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蓝藻与水的分离装置,包括,储液箱,在储液箱内设置有絮凝发生器,絮凝发生器通过输气管与设置在储液箱外部的空气压缩机相连接,在储液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在储液箱的上部还设置进液管和吸藻器。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进一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输气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进一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进液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进一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在与所述的吸藻器相连接的吸藻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进一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在与所述的出液口相连接的出液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这种蓝藻与水的分离装置,可以对储液箱内的藻水进行有效的分离,得到满足下道工序要求的富藻水,减轻下道工艺的处理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蓝藻与水的分离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液箱,2、絮凝发生器,3、输气管,4、空气压缩机,5、出液口,6、进液管,7、吸藻器,8、流量控制阀,9、流量控制阀,10、吸藻管,11、流量控制阀,12、出液管,13、流量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蓝藻与水的分离装置,包括,储液箱1,在储液箱1内设置有絮凝发生器2,絮凝发生器2通过输气管3与设置在储液箱1外部的空气压缩机4相连接,在储液箱1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5,在储液箱1的上部还设置进液管6和吸藻器7,输气管3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8;进液管6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9;在与所述的吸藻器7相连接的吸藻管10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11;在与所述的出液口5相连接的出液管12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13。
下面结合图1介绍一下上述结构的一种蓝藻与水的分离装置具体工作过程:先由进液管6将吸入的藻水输入到储液箱1中,在进液管6上设置由流量控制阀9,流量控制阀9用于控制输入储液箱1藻水的多少,在储液箱1内设置有絮凝发生器2,絮凝发生器2一般设置在储液箱1靠下的部位,絮凝发生器2通过输气管3与设置在储液箱1外部的空气压缩机4相连接,利用空气压缩机4产生气体压力,气体压力通过输气管3传入絮凝发生器2中,在输气管3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8,可以对空气压缩机4输出的气体压力进行控制,絮凝发生器2高速运转,从而产生气泡,气泡在藻水底部停留一段时间后,停留的时间大约是3至5分钟,然后就不断的顶浮,不断顶浮的气泡可以将藻水中的蓝藻顶出水面,气泡的大小和数量可以通过改变絮凝发生器的电压和反应时间来控制,然后由设置在储液箱1上部的吸藻器7,将浮出水面的蓝藻经吸藻管10吸出,吸藻管10设置流量控制阀11,方便对吸出蓝藻的量进行控制,而水则是由设置在储液箱1底部的出液口5经出液管12排出,出液管12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13,控制储液箱1内水的排出及流量。
装有上述蓝藻与水的分离装置的割草收藻船,可以直接对吸藻器从水面上吸取藻水进行初级分离,减轻割草收藻船在作业时的负重,提高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飞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飞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44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