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豆低聚肽活性炭载体缓释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4788.4 | 申请日: | 200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8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汪浩洁;滕勇升;顾寿胜;马义枕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炭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304 | 分类号: | A23L1/3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聂汉钦 |
地址: | 214101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低聚肽 活性炭 载体 缓释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肽类保健功能食品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用活性炭作为载体的大豆低聚肽缓释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低聚肽是一种新兴的功能高营养品,是大豆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通常由3~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低于1000的低聚肽混合物。其在人体内以数个分子结合在一起被整体消化吸收,可以在20分钟内迅速补给营养,且功效明显,所以大豆低聚肽又被称为“生物导弹”。肽的生物效价和营养价值比游离基的氨基酸更高,这正是肽的魅力所在。
大豆低聚肽日常食用方法为取一两勺粉状肽加入杯中,再加入400ml温水,溶解完全后直接服用。此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溶液状的低聚肽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短暂,低聚肽来不及被充分吸收即被排出体外;在大约2小时内,由于肠道在不断蠕动,未经充分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大肠,而在大肠内只有很少量能被人体吸收,导致人体对低聚肽的利用率很低。
公开日为2006年12月6日,公开号为CN187194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大豆低聚肽在食品中的应用方法。该方法是将大豆低聚肽用溶剂充分溶解后添加到食品中,大豆低聚肽的添加量为每100g食品配料中添加0.1g以上。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肽的含量仅为1%o,远远满足不了人体的需求。
活性炭拥有900~1200m2/g的巨大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发达,吸附力强大。单纯服用活性炭,其进入肠道后,除吸附各种毒素、重金属、肌酐、尿酸等有害物质外,同时还吸附了部分维生素、抗生素、洋地黄、生物碱类、乳酶生及其他消化酶类等有用物质,减弱其他药物的作用,影响消化酶的活性;长期服用可出现便秘现象。
公开日为2007年12月12日,公开号为CN10108492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活性炭肠生物黏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剂是由活性炭、起生物黏附作用的辅料以及其它辅料混合而成。该制备方法是将活性炭与生物黏附剂、填充剂、润滑剂等药用辅料混合制成芯材,并且在所述芯材上包一层或多层肠溶衣或充填于肠溶胶囊。该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也只是简单地将活性炭与各种辅料混合在一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大豆低聚肽食品利用率低、含肽量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以食品级别活性炭作为载体的大豆低聚肽缓释剂的制备方法。由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大豆低聚肽活性炭载体缓释剂,其中的大豆低聚肽与活性炭各自发挥作用,协同效应明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大豆低聚肽活性炭载体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重量比为1∶1~1∶15的30~500目活性炭与大豆低聚肽;
(2)将上述大豆低聚肽配制成重量浓度为10%~60%的溶液;
(3)在上述溶液中加入上述活性炭;
(4)搅拌0.5h~8h;
(5)滤去水分;
(6)干燥粉碎后制得成品。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溶液的温度为10℃~85℃。
步骤(6)中的干燥温度为100℃~110℃,干燥时间为0.5h~20h或减压真空干燥。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7):将成品制成肠溶片或装入肠溶胶囊。
本发明的原理是:在本发明的成品——大豆低聚肽活性炭载体缓释剂中,大豆低聚肽是被吸附在活性炭载体中,而不是简单地混合在一起。当本发明成品制成的肠溶片或肠溶胶囊被服用,进入人体肠道内时,活性炭的特点是其吸附的低聚肽浓度与其周围游离的低聚肽浓度两者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周围的低聚肽浓度降低时,为活性炭所吸附的大豆低聚肽则释放出来,这样使周围的肠道组织可以长时间得到一定浓度的大豆低聚肽。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1)本发明解决了直接服用大豆低聚肽利用率低的问题,吸附了大豆低聚肽的活性炭进入肠道后会迅速脱附释放出低聚肽,低聚肽被吸收消化后发挥生理功效。饱和的活性炭可以持续长时间地供给低聚肽给肠道,提高了大豆低聚肽的利用率。
(2)本发明克服了CN1871941A中低聚肽含量低的缺点,在本发明成品制成的肠溶片或肠溶胶囊中低聚肽含量达到了70%以上,可满足人体对低聚肽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炭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同方炭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47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