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丙酮丁醇的节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5472.7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2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徐西东;孙太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联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7/36 | 分类号: | C12P7/36;C12P7/16;C12R1/145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26133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丙酮 丁醇 节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丙酮丁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发酵法生产丁醇、丙酮是以生物基代替石油基生产的生物化工产品,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由于来自石油化工的竞争,到20世纪50年代各国的丁醇、丙酮发酵工业纷纷停止生产。中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用粮食发酵法生产丁醇,七十年代后有较大发展,全国上马了几家小型生物法丁醇丙酮生产企业,生产规模在3000吨到5000吨,因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水处理不能达标,成本无法与石油化工的竞争,到20世纪80年代几乎全部关停。
传统的生物发酵法生产丁醇、丙酮技术主要制约因素有:产物对底物转化率低,总溶剂产量低,高附加值产品——丁醇所占比例低,生产强度低,综合利用、节能技术、废水处理技术落后,发酵后处理复杂以及成本较高等。每生产一吨总溶剂大约需要160吨水,19吨蒸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在生产菌种改良、发酵工艺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使高强度生物发酵法生产丁醇、丙酮技术成为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丙酮丁醇的方法,使整个生产工艺能节能增效。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产丙酮丁醇的节能方法,以木薯为原料,发酵菌为梭状芽胞杆菌类的丙酮丁醇菌种,将木薯经过粉碎、配料、蒸煮、发酵、蒸馏、精馏步骤获得丙酮、丁醇及副产品乙醇,采用以下方法:
一、在粉碎步骤中,利用连消工序产生的二次蒸汽通过换热器给糊化罐进料预热;
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和H2,经变压吸附法分离出适合电子工业使用的高纯CO2,剩余H2用于锅炉燃烧,产生蒸汽供生产装置使用;
蒸馏精制后的废醪经压滤后,滤渣经干燥后大部分做成优质牛羊饲料添加剂,剩余部分送往锅炉燃烧产气供生产装置使用;滤液的50%送往粉碎调浆步骤作为回配水,剩余滤液经环保厌氧处理后,产生大量沼气,送往锅炉燃烧产汽供生产装置使用;
三、蒸馏步骤采用双塔多效蒸馏工艺,发酵醪液经过常压塔第二冷凝器和醪塔A入料加热器进入醪塔A,以及同时经过常压塔第一冷凝器和醪塔B入料加热器进入醪塔B,醪塔B塔顶蒸汽经循环加热器作为A塔加热热源。
本发明方法的双塔多效蒸馏工艺如下:
经发酵工序生成38℃的发酵醪液经过常压塔第二冷凝器和醪塔A入料加热器进入醪塔A,以及同时经过常压塔第一冷凝器和醪塔B入料加热器进入醪塔B,醪塔B塔顶蒸汽经循环加热器作为A塔加热热源;从醪塔A塔上出来的气体经过与常压塔第一冷凝器、常压塔第二冷凝器换热后全部冷凝为液体,进入醪塔A回流罐;醪塔A、醪塔B塔下废醪液经过蒸汽喷射泵真空闪蒸,温度降为到90℃,产生的二次蒸汽作为A塔加热热源;入醪塔A发酵液经过与醪塔A塔顶第二冷凝器进行换热,温度升高至约50℃,与废醪液闪蒸罐出来去污水处理装置的废醪液进一步换热,温度达到约70℃后进入醪塔A;入醪塔B发酵液通过醪塔A塔顶第一冷凝器进行换热,温度达到约68℃,经过与醪塔B塔底采出废醪液进一步进行换热,温度达到约101.7℃,进入醪塔B;醪塔A操作压力为常压,塔上汽体经过与进入醪塔A、醪塔B物料进行换热,全部冷凝,进入醪塔A回流罐,作为回流液及第一丁醇塔入料;醪塔B操作压力为0.3Mpa,塔顶汽向压力0.3Mpa,温度130℃,做为A塔塔釜热源;醪塔A塔下废醪液进入废醪液蒸汽闪蒸罐,醪塔B塔下废醪液经过与醪塔B入料换热后进入废醪液蒸汽闪蒸罐;废醪液蒸汽闪蒸罐经过蒸汽喷射泵抽真空至0.07MPa,温度降为90℃;蒸汽喷射泵用动力蒸汽为0.8Mpa锅炉蒸汽,经过蒸汽喷射泵与废醪液蒸汽闪蒸罐闪蒸二次蒸汽混合后出口压力0.05Mpa,作为醪塔A塔底加热热源;经过上述工艺过程,醪塔B产生的混合气通过换热后冷凝依次进入第一丁醇塔、第一丁醇塔、丙酮塔、乙醇塔、脱醛塔和尾气吸收塔,分别得出不同的产品丁醇、丙酮和乙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联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联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54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