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干燥流水线及用该流水线去除薄膜表面水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5577.2 | 申请日: | 200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5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刘英俊;黄学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联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3/02 | 分类号: | F26B3/02;F26B21/00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春松 |
地址: | 215624江苏省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干燥 流水线 去除 表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薄膜干燥流水线、以及用该流水线去除薄膜表面水份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用废旧塑料回收造粒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造出的粒料的质量,首先必须对回收的废旧塑料进行清洗干净,然后经过薄膜脱水机脱水,经过上述处理后的薄膜的带水量通常在15~25%之间,还不能满足造粒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对薄膜进行自然晾晒,使得薄膜的带水量在3%以下,满足造粒的需要。由于自然晾晒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从而延长了生产周期,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在自然晾晒过程中,由于空气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灰尘等污染物,使得洗净的薄膜受到再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热风动态烘干薄膜表面水份的薄膜干燥流水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薄膜干燥流水线,包括:依次串接在一起的至少两个热风烘干装置和至少一个冷风冷却装置,每个热风烘干装置包括串接在一起的波浪管、旋风料仓、自动调温加热器和鼓风机,每个冷风冷却装置包括串接在一起的波浪管和旋风料仓和鼓风机,其中:旋风料仓为旋风式结构,其具体结构为:在旋风料仓的上部圆筒状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一个小圆筒,小圆筒与外壳之间的环状间隙与波浪管相通。
所述的热风烘干装置为三个,所述的冷风冷却装置为一个。
所述的冷风冷却装置中的旋风料仓的下方设置有收集袋。
所述的自动调温加热器包括:温控器、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
利用上述薄膜干燥流水线去除薄膜表面水份的方法,其步骤为:将清洗后的薄膜送入薄膜脱水机中脱水,然后将脱水后的薄膜送入薄膜干燥流水线中,并通过自动调温加热器保证热风烘干装置的管路中的热风温度≥薄膜融点+30℃且≤薄膜融点+100℃,并使整个管路中的风速保持在1000立方米/小时至10000立方米/小时之间,波浪管的直径在159毫米至300毫米之间,并且保证薄膜在所述流水线中滞留的时间在8~12分钟之间,最终烘干的薄膜从冷风冷却装置中的旋风料仓出料,并由位于该旋风料仓下方的收集袋收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薄膜干燥流水线,对经过薄膜脱水机脱水后的薄膜用高于薄膜融点的热风对其进行烘干,最后由冷风冷却装置中的旋风料仓出料,得到烘干后的薄膜。这样的薄膜可以直接用于造粒,从而省去了自然晾晒过程,杜绝了二次污染,不但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提高了粒料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薄膜干燥流水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薄膜脱水机,2、波浪管,3、波浪管,4、波浪管,5、波浪管,6、鼓风机,7、鼓风机,8、鼓风机,9、鼓风机,10、收集袋,11、旋风料仓,12、旋风料仓,121、外壳,122、小圆筒,13、旋风料仓,14、旋风料仓,21、自动调温加热器,22、自动调温加热器,23、自动调温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薄膜干燥流水线,包括:依次串接在一起的三个热风烘干装置和一个冷风冷却装置,每个热风烘干装置包括串接在一起的波浪管、旋风料仓、自动调温加热器和鼓风机,即:第一个热风烘干装置由串接在一起的波浪管2、旋风料仓11、自动调温加热器21和鼓风机6构成,第二个热风烘干装置由串接在一起的波浪管3、旋风料仓12、自动调温加热器22和鼓风机7构成,第三个热风烘干装置由串接在一起的波浪管4、旋风料仓13、自动调温加热器23和鼓风机8构成,冷风冷却装置包括串接在一起的波浪管5和旋风料仓14和鼓风机9,旋风料仓11、12、13和14均为旋风式结构,这里以旋风料仓12为例加以说明,在旋风料仓12的上部圆筒状外壳121的内部还设置有一个小圆筒122,小圆筒122与外壳121之间的环状间隙(旋风通道)与波浪管12相通。本实施例中,在旋风料仓14的下方设置有收集袋10;所述的自动调温加热器21、22和23为本领域的通常技术,主要由温控器、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构成。在实际应用时,第一个热风烘干装置的进料口与薄膜脱水机1的出料口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联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联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55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铰链板式折叠台凳
- 下一篇:一个能辨别海带雌配子体的SCAR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