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模块化低水比花式染布机染色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5876.6 | 申请日: | 200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5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毛志刚;侯伟;夏水养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3/14 | 分类号: | D06B3/14;D06B1/02;D06B2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阎永昌 |
地址: | 5285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花式 染布 染色 方法 | ||
1.一种用模块化低水比花式染布机染色的方法,包括染色装置、加料装置和水泵系统,其特征是:染色前,通过专用的卷布设备,将布整齐、张力均匀的卷在多孔卷布轴(5)上,在布卷外层套上防沉降夹布网和夹环,防止布卷垂散,完成后布卷外层再套上防沉降隔水桶(2);染色时,将卷好布的多孔卷布轴(5)插入染缸固定,多孔卷布轴(5)的底端和水泵系统相连;染色前,打开进水阀进进满工艺水位,染化料在化料缸(17)化好,经水泵系统(9)加压后,从分水阀(10)进入多孔卷布轴(5),然后从多孔卷布轴(5)的喷射孔由布卷底层到顶层、布卷内层到外层,均匀的扩散到布的纤维中;染液升高到防沉降隔水桶(2)的顶端后开始散溢,经混水阀(18)进入水泵系统(9)混合后准备下一次染液循环;染色完成后,打开排水阀(12)将染缸内的水排干,然后水泵系统的真空泵(13)开始工作,将布的含潮率降低到100%以下;一台染布机是一个独立模块,各染布机既独立控制,独立完成染色,通过多台染布机联机的模块加减方法,简单、快捷地实现单泵多轴联机染色;联机染色时,同一个水泵系统支持所有染布机的工作,各染布机之间连接水位平衡管(8),确保所有联机的染布机的水位一致,水位平衡管(8)水泵系统(9)组成的交换系统,确保各染布机内的水流能充分交换,确保染液浓度一致,各染布机内的独立热交换器(11)确保所有染布机的水流温度、缸内温度环境一致。
2.根据权利1要求的用模块化低水比花式染布机染色的方法,其特征是:染布机有立式和卧式两种,染色过程中,布成卷状,染色过程布静止不动。
3.根据权利1要求的用模块化低水比花式染布机染色的方法,其特征是:一台染布机是一个独立模块,各染布机独立染色或联机染色,联机染色时,染布机的模块数为2~8块,联机染色时,使用同一个水泵系统。
4.根据权利1要求的用模块化低水比花式染布机染色的方法,其特征是:多孔卷布轴(5)内含锥状和柱状降水比空心柱(1),有效降低染色水消耗,布卷在多孔卷布轴(5)后,布卷外层套有防沉降夹布网、夹环两部分,防止布卷垂散;防沉降夹布网有开孔和不开孔两种设计,若为开孔设计,开孔数由底端到顶端逐渐减少,布卷在多孔卷布轴(5)后,布卷顶端由经轴压盖(7)封住,经轴压盖由气缸恒压控制,经轴压盖具有固定布卷和封水双重作用,经轴压盖能根据布卷的幅宽自动伸缩。
5.根据权利1要求的用模块化低水比花式染布机染色的方法,其特征是:防沉降隔水桶(2)套在防沉降夹布网的外层,防沉降隔水桶为不开孔设计,防沉降隔水桶(2)和防漏密封环(20)形成一个顶端开口的桶状环境,染色时水流只能在防沉降隔水桶(2)的顶端满溢。
6.根据权利1要求的用模块化低水比花式染布机染色的方法,其特征是:染缸底部有防漏密封环(20),防止布卷在染色过程中泄压。
7.根据权利1要求的用模块化低水比花式染布机染色的方法,其特征是:联机染色时,水位平衡管(8)确保所有染布机之间的水位一致。
8.根据权利1要求的用模块化低水比花式染布机染色的方法,其特征是:染色水泵系统(9)同时具有分水器和混水器的双重功能,联机染色时,混水器确保所有染布机之间的染液浓度一致,染色水泵系统(9)各阀门在联机染色时独立操作,在水泵系统(9)的出口强制排水,节省排水时间。
9.根据权利1要求的用模块化低水比花式染布机染色的方法,其特征是:染布机主缸底内置热交换器(11),热交换器为紧密排列以降低占用空间,联机染色时,各染布机独立升降温,确保各染布机内温度环境稳定、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模块化低水比花式染布机染色的方法,其特征是:幅宽调节器和经轴压盖(7)配合使用,使染布机能适应任何幅宽的布的染色需要,染色后,真空吸水泵将布的含潮率降低到100%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587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