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汞荧光灯用发白光碱金属稀土四偏磷酸盐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6063.9 | 申请日: | 200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0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梁宏斌;钟玖平;苏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81 | 分类号: | C09K11/81;H01J61/4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275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灯 白光 碱金属 稀土 磷酸盐 发光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汞荧光灯用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日光灯和冷阴极荧光灯是主要的室内照明光源和液晶器件理想的背光源,其基本结构和发光原理为:在灯内充有适量的汞和惰性气体,在灯管内壁涂有红、绿、蓝三种荧光粉或黄、蓝两种荧光粉,两端各有一个电极。当高压加在灯管两端后,灯管内的汞蒸汽受电子激发形成等离子体,这种等离子体可辐射出254纳米(nm)的紫外光,紫外光激发涂在灯管内壁上的荧光粉发光,荧光粉发射的红—绿—蓝或黄—蓝光混合产生白光。
日光灯和冷阴极荧光灯中的汞,是一种对环境有较大的危害、易挥发的液态重金属,在日光灯和冷阴极荧光灯的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灯管破碎,重金属汞的流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灯管的最后废弃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危害。2003年2月13日,欧盟第L37期《官方公报》公布了欧洲议会和欧盟部长理事会共同批准的《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要求自2006年7月1日欧盟市场禁止销售含有汞等六种有害物质的电子电气设备。
无汞荧光灯是取代含汞日光灯,用作照明和背光源的理想光源,该技术利用稀有气体混合气体代替汞灯(如目前广泛使用的三基色节能荧光灯和作为液晶显示器背光源的冷阴极荧光灯)中的汞蒸汽加稀有气体,可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其发光原理是:具有一定压力的稀有气体或其混合气体,在一定电压下电离成气体离子和电子,形成等离子体,气体离子和电子相互碰撞结合发出真空紫外(VUV)光,VUV光激发荧光粉发射可见光;等离子体源发出的真空紫外光与气体的成份、组成及压强有关。氙(Xe)基稀有气体混合气体等离子体产生的VUV光的波长主要分别在130nm,147nm和172nm处。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等离子体平板显示(PDP)器件(如:等离子电视)中成功应用。无汞荧光灯的结构要远比等离子电视简单得多,是一种低成本的照明方式。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采用无汞的“绿色”照明必将取代汞灯照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含汞荧光灯存在重金属汞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在无汞激发的条件下能发射白光,而且白光色纯度好的碱金属稀土四偏磷酸盐发光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发白光的碱金属稀土四偏磷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无汞荧光灯用碱金属稀土四偏磷酸盐白光发光材料,具有如下的化学组成表示式:M(RE1-xDyx)(PO3)4:M为碱金属离子,选自Li+、Na+、K+、Rb+、Cs+;RE为稀土元素,选自La、Gd、Y、Lu;Dy3+(三价稀土镝离子)为激活离子;x为激活离子(镝离子)相对稀土金属离子所占的摩尔百分含量,取值范围为:0.005≤x≤0.50。该发光材料在真空紫外波段具有强吸收,并且在真空紫外光激发下,稀土镝离子发射出白光。
本发明的无汞荧光灯用发白光碱金属稀土四偏磷酸盐发光材料按以下步骤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发光材料中碱金属元素、稀土金属元素、磷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M∶RE∶P∶O=1∶1∶4∶12,按该比例称取反应原料,原料为:碱金属碳酸盐、碱金属硝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稀土氧化物或者稀土草酸盐、稀土碳酸盐、稀土硝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五氧化二磷或者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其中发白光的镝离子掺杂摩尔分数为0.005≤x≤0.50,原料经充分研磨并混合均匀后,在空气中,在温度为300℃~1000℃范围内,灼烧2~48小时,之后,冷至室温,将样品取出研磨,得到最终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60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气湿法脱硫中协同脱除PM2.5的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金属络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