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6118.6 | 申请日: | 200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6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佰君;王钢;范冰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禹小明 |
地址: | 510275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 发光 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其包括导电的替代衬底(11)及通过金属层(10)连接于替代衬底(11)上的半导体外延叠层,该半导体外延叠层由上往下依次包含缓冲层(2)、N型层(3)、发光层(4)和P型层(5),其特征在于:N型层内设有一导电体,其一端向上延伸露出缓冲层(2),并设有N型电极(13),其另一端与金属层(10)之间设有绝缘介质层,替代衬底(11)的下端设有P型电极(12),该导电体由小通孔(6)及填充于小通孔(6)内的导电物质(8)构成,该导电体仅与缓冲层(2)及N型层(3)接触,绝缘介质层由尺寸略大于小通孔(6)的大通孔(7)及填充于大通孔(7)内的绝缘介质(9)构成,使导电体与发光层(4)、P型层(5)及金属层(10)隔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的替代衬底(11)是Cu、Au、Pt、Ag、Ni、W、Cr、Al、Ti、Fe中的任一种金属材料,或是导电的半导体材料Si。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导电物质(8)为Au、Ag、Al、Ti、Ni、Cu、ITO、Pt、AuSb、Cr、W中的一种金属或合金,或为导电树脂。
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绝缘介质(9)为SiO2或SixNy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层(10)包括欧姆接触层及反射层,也包括焊料类的金属及合金。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小通孔(6)及大通孔(7)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方形。
7.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包括:
a.在外延生长用的衬底(1)上沉积半导体外延叠层,该半导体外延叠层由下往上依次包括缓冲层(2)、N型层(3)、发光层(4)和P型层(5);
b.通过干法刻蚀,部分半导体外延叠层区域被刻蚀直到外延生长的衬底(1),在上述部分半导体外延叠层区域的外围区域被刻蚀到N型层(3),并露出部分N型层(3),在被刻蚀的N型层(3)中设有一导电体,该导电体一端与外延生长的衬底(1)接触,另一端露出N型层(3),且另一端外围套设有使导电体与发光层(4)及P型层(5)隔离的绝缘介质层,该导电体由小通孔(6)及填充于小通孔(6)内的导电物质(8)构成,绝缘介质层由尺寸略大于小通孔(6)的大通孔(7)及填充于大通孔(7)内的绝缘介质(9)构成;
c.利用蒸镀工艺,在半导体外延叠层及绝缘介质上沿蒸镀金属层(10);
d.利用电镀或键合工艺,在金属层(10)上沿形成导电的替代衬底(11);
e.利用激光剥离或者湿法刻蚀工艺,将外延生长用的衬底(1)去除,露出导电体,形成N电极(1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半导体外延叠层由铝镓铟氮(InxGayAl1-x-yN,0<=x<=1,0<=y<=1)材料形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外延生长用的衬底可以是蓝宝石衬底、Si衬底、碳化硅衬底、氧化锌衬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611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统一威胁管理设备及威胁防御模块的加载方法
- 下一篇:腕力训练球的包装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