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滤油缸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6174.X | 申请日: | 200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4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阳物资回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F16N39/06;F15B21/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瑞娜 |
地址: | 523750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缸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过滤油缸。
背景技术:
润滑油、机油、液压油等循环油是在油缸、管道、机器内部循环的,循环油经过一个循环后回流至油缸,油泵再将循环油从油缸内抽出,使其得以循环使用。然而,循环油在循环过程中经常会从管道、机器零部件或外部空间带入灰尘、铁屑、油污等杂质,这些杂质跟随循环油被抽至油缸内。由于循环油在油缸内是不稳定的,循环油具有一定的扰动,杂质在油缸内的循环油内翻滚,特别是汽车发动机的油缸,油缸内的循环油的扰动较大,杂质不易沉淀下来,当循环油被油泵抽出油缸时,杂质会跟随循环油一起被抽出,当这此杂质再次进入机器的零部件之间时,会对机器的零部件产生磨损,减少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过滤油缸,它能收集循环油内的杂质,将杂质过滤出来,防止杂质混入在循环油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油缸包括油缸主体、隔板和纵向隔板,油缸主体的上端设有进油口,油缸主体的侧面设有出油口,油缸主体的底面设有漏油口,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隔板固定在纵向隔板的上端,纵向隔板固定在油缸主体的底部,纵向隔板的底部开设有通孔;隔板与油缸主体的底部之间的空间为杂质收容区。
所述纵向隔板包括多个第一方向隔板和多个第二方向隔板,第一方向隔板与第二方向隔板纵横交叉,第一方向隔板和第二方向隔板将杂质收容区分割成多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各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分别通过第一方向隔板和第二方向隔板底部位置的通孔连通。
所述隔板的中部低于隔板的两端。
所述隔板的中部向下凹陷。
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缝隙,缝隙连通油缸主体与杂质收容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油缸主体内设有隔板和纵向隔板,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隔板固定在纵向隔板的上端,纵向隔板固定在油缸主体的底部,纵向隔板的底部开设有通孔,隔板与油缸主体的底部之间的空间为杂质收容区,由于隔板的阻隔作用,油缸主体内的循环油的扰动不会影响到杂质收容区内的循环油,杂质收容区内的循环油是平静的,杂质会从隔板上的通孔流入杂质收容区内,并在杂质收容区内慢慢沉淀下来,将杂质从循环油内沉淀并收集出来,将杂质过滤出来,防止杂质再次混入循环油中。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的AA截面的剖视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附图1至3,油缸包括油缸主体1,油缸主体1的上端设有进油口2,油缸主体1的侧面设有出油口3,油缸主体1的底面设有漏油口4。
所述油缸主体1内设有一个隔板5和纵向隔板,隔板5上开设有多个通孔5a,隔板5固定在纵向隔板的上端,隔板5通过螺丝或卡扣固定在纵向隔板上,隔板5亦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在纵向隔板上。所述纵向隔板固定在油缸主体1的底部,纵向隔板通过螺丝或卡扣固定在油缸主体1的底部,纵向隔板亦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在油缸主体1的底部;纵向隔板的底部开设有通孔6a。
所述隔板5与油缸主体1的底部之间的空间为杂质收容区9。油缸主体1内带有杂质的循环油可以通过通孔5a流至杂质收容区9内。
所述隔板5上开设有三条缝隙10,三条缝隙10横向分布在隔板5上,三条缝隙10间隔开,缝隙10连通油缸主体1与杂质收容区9,缝隙10能使油缸主体1内更多带有杂质的循环油顺利流至杂质收容区9内。
所述纵向隔板包括多个第一方向隔板6b和多个第二方向隔板6c,第一方向隔板6b与第二方向隔板6c纵横交叉,第一方向隔板6b和第二方向隔板6c将杂质收容区9分割成多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所述小单元杂质收容区为矩形或方形,各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分别通过第一方向隔板6b和第二方向隔板6c底部位置的通孔6a连通,第一方向隔板6b和第二方向隔板6c底部位置的通孔6a有利于各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内的循环油和杂质互相流动。
所述隔板5的中部向下凹陷,隔板5的中部低于隔板5的两端。在循环油进入油缸主体1内部后,循环油的下层的杂质会从隔板5上的通孔5a分别进入到隔板5下方的各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内,再加上隔板5的中部低,更有利于杂质流入到各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内,并且大部分杂质聚集在中心区域的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阳物资回收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海阳物资回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61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